拼音tāng bǐng
注音ㄊㄤ ㄅ一ㄥˇ
繁體湯餅
⒈ ?水煮的面食。指湯餅會(huì)。
⒈ ?水煮的面食。
引《釋名·釋飲食》:“蒸餅、湯餅、蝎餅,金餅、索餅之屬,皆隨形而名之也。”
《初學(xué)記》卷二六引 晉 束晳 《餅賦》:“玄冬猛寒,清晨之會(huì),涕凍鼻中,霜凝口外,充虛解戰(zhàn),湯餅為最。”
宋 黃朝英 《緗素雜記·湯餅》:“余謂凡以麪為食具者,皆謂之餅,故火燒而食者呼為燒餅,水瀹而食者呼為湯餅,籠蒸而食者呼為蒸餅。”
《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羹湯者,有‘湯餅’之意存焉。古無‘麵’字,凡麺食一概都叫作‘餅’。”
⒉ ?指湯餅會(huì)。參見“湯餅會(huì)”。
引清 胡鳴玉 《訂訛雜錄·湯餅》:“生兒三日會(huì)客,名曰湯餅。”
清 唐孫華 《賀王冰庵太守納姬》詩之二:“明年湯餅應(yīng)呼我,帶醉題麞一笑譁。”
⒈ ?湯煮的面食,似今之湯面。
引晉·束晳〈餅賦〉:「玄冬猛寒,清晨之會(huì),涕涷鼻中,霜成口外,充虛解戰(zhàn),湯餅為最。」
《醒世恒言·卷二九·盧太學(xué)詩酒傲王侯》:「整個(gè)大大筵席,款待眾人,鄰里盡送湯餅。」
1.光餅就有蒸餅、煎餅、胡餅、湯餅,面食就有糕、捻頭、饅頭、餛飩,米飯就有稻米飯、黍米飯、胡麻飯、烏米飯,還有粟粥、粉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