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蕩

詞語解釋
坦蕩[ tǎn dàng ]
⒈ ?寬且平。
例一片坦蕩的葦叢。
英broad and level;
⒉ ?喻人心地正直,心胸開闊。
例君子坦蕩蕩。——《論語·述而》
胸襟坦蕩。
英magnanimons; bighearted;
引證解釋
⒈ ?后以“坦蕩”形容胸襟開朗,心地純潔。
引《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何晏 集解引 鄭玄 曰:“坦蕩蕩,寬廣貌。”
南朝 梁 沉約 《懷舊詩·傷王諶》:“長史體閒任,坦蕩無外求。”
曹靖華 《飛花集·懷周恩來同志》:“那樣坦蕩的胸懷,以及待人接物的懇摯、熱情,這一切一切啊,使我永世不忘。”
⒉ ?坦率任性;放達。 《晉書·阮籍傳》:“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
引籍 不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還。其外坦蕩而內淳至,皆此類也。”
《新唐書·李華傳》:“華 少曠達,外若坦蕩,內謹重,尚然許,每慕 汲黯 為人。”
宋 葉適 《通直郎致仕總干黃公行狀》:“君坦蕩不為限級,遇人無新舊,樽酒盡歡。”
⒊ ?平坦寬闊。
引唐 高駢 《過天威徑》詩:“歸路嶮巇今坦蕩,一條千里直如弦。”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三:“中國 的長河平原,感受無限的坦蕩性。”
⒋ ?引申為太平。
引清 姚梅柏 《雙頭牡丹燈記》:“矧此清平之世,坦蕩之時,而乃變幻形軀,依草附木。”
國語辭典
坦蕩[ tǎn dàng ]
⒈ ?坦直曠蕩。形容人胸襟光明坦直。南朝梁·沈約〈懷舊詩·傷王諶〉:「長史體閑任,坦蕩無外求。」也作「坦蕩蕩」。
反狹窄 狹隘
⒉ ?坦率放蕩。形容人率性而為。
引《晉書·卷四九·阮籍傳》:「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還。其外坦蕩而內淳至,皆此類也。」
唐·李頎〈送陳章甫〉詩:「陳侯立身何坦蕩,虬須虎眉仍大顙。」
⒊ ?平坦寬闊。
引唐·高駢〈過天威徑〉詩:「歸路崄巇今坦蕩,一條千里直如弦。」
反狹窄 狹隘
分字解釋
※ "坦蕩"的意思解釋、坦蕩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董榆生自覺慚愧,參加工作這么些年,每遇挫折總要自哀自嘆,看看人家天嬌,磊磊坦蕩,心胸豁達,從未見她愁眉緊鎖,真真是個女中丈夫,令五尺男兒也汗顏。
2.丈夫志氣直如鐵,無曲心中道自真。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比喻男子漢的志氣要堅定正直,心懷坦蕩無私,這樣就懂得人生的真諦了。
3.打開自己,交出內心,或許容易被傷害,但更多的可能是收獲另外一顆真心。30歲后的人生,我似乎一直拿自己的坦蕩去逼迫別人的坦蕩,原以為人生路會越來越窄,沒想到心境卻越來越開闊,收獲的朋友也越來越多。劉同
4.海,波瀾壯闊時常常令人神思飛揚,心潮起伏;風平浪靜時又時時給人坦坦蕩蕩,心曠神怡的感覺,所以我喜歡海。
5.有一種悲痛,化作力量;有一種凝聚,挽起臂膀;有一種信念,激勵堅強;有一種站立,挺起脊梁;有一種奉獻,叫做悲壯;有一種情懷,寬廣坦蕩;有一種關愛,緊貼胸膛;有一種奇跡,創。
6.言行端正,堂堂正正為人師表;潔身自好,坦坦蕩蕩哺育桃李。
7.開業大喜,吉祥如意,五福娃祝福你六六大順,順風順水順發;七仙女祝福你七星高照,錢途坦蕩遍地開花;八仙過海祝福你“人氣兩旺達三江,財源廣進通四海”。
8.“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快樂的人坦蕩,正直,富有同情心,善良帶給人的快樂最純粹,小人的快樂是渾濁的。
9.歷盡艱險,百折不撓;血雨腥風,英勇善戰;光明磊落,無私無畏;豁達大度,胸懷坦蕩。
10.寬容,是一種坦蕩,可以無私無畏,無拘無束,無塵無染;寬容,是一種豁達,是比海洋和天空更為博大的胸襟,是寬廣和寬厚的疊加,延續和升華。
相關詞語
- gǎn dàng感蕩
- zhèn dàng震蕩
- dòng dàng動蕩
- píng tǎn平坦
- kōng dàng dàng空蕩蕩
- huí dàng回蕩
- hào hào dàng dàng浩浩蕩蕩
- dàng píng蕩平
- yīng dàng英蕩
- shì tǎn士坦
- chuǎng dàng闖蕩
- dàn dàng淡蕩
- tǎn lù坦露
- yáo dàng搖蕩
- dàng rǎng蕩攘
- bǒ dàng簸蕩
- yí tǎn夷坦
- dàng rán蕩然
- liú dàng流蕩
- hào dàng耗蕩
- tǎn zhí坦直
- fàng dàng放蕩
- piāo dàng飄蕩
- tǎn chéng坦誠
- dàng huī蕩隳
- diē dàng fàng yán跌蕩放言
- dàng yáng蕩揚
- cháo dàng潮蕩
- tǎn tǎn坦坦
- shū tǎn舒坦
- fén dàng焚蕩
- hú dàng湖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