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

詞語解釋
司馬[ sī mǎ ]
⒈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軍政和軍賦的長官。漢大將軍、將軍、校尉之屬官都有司馬,專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馬一人,位在別駕、長史之下,掌兵事,或位置貶謫及閑散官員。
例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啤ぐ拙右住杜眯?并序)》
英minister of war in ancient china;
⒉ ?姓。
英surname;
引證解釋
⒈ ?官名。相傳 少昊 始置。 周 時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馬。掌軍旅之事。 漢武帝 元狩 四年改太尉為大司馬。 后漢 因之,旋又改名太尉, 南北朝 與大將軍并稱二大,至 隋 廢。后世用作兵部尚書的別稱,侍郎則稱少司馬。參閱《通典·職官二》。
引明 申時行 《題清秋出塞圖》詩:“憶昔籌邊贊廟謨,桓桓司馬杰丈夫?!?br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辭院》:“下官 楊文驄,昨奉 熊司馬 之命,託 侯 兄發書 寧南,阻其北上,已遣 柳敬亭 連夜寄去?!?br />王季思 注:“即兵部尚書 熊明遇?!?/span>
⒉ ?官名。 《周禮》夏官大司馬之屬官,有軍司馬、輿司馬、行司馬、 春秋 晉 作三軍,每軍別置司馬。其后 漢 宮門及大將軍、將軍、校尉屬官,都有司馬。邊郡亦置千人司馬,專主兵事,不治民。 魏 晉 以后,州刺史帶將軍開府者,置府僚司馬。至 隋 廢州府之任,無復司馬,而有治中。 唐 制,節度使屬僚有行軍司馬。又于每州置司馬,以安排貶謫或閑散的人。后世稱府同知曰司馬,本此。參閱《通典·職官十五》、《續通典·職官十五》。
引清 阮元 《小滄浪筆談》卷二:“錢塘 黃小松 易,為 貞父先生 后人,任 兗州 運河 司馬,書畫篆隸,為近人所不及?!?br />按, 黃易,官 濟寧 同知。 濟寧 屬 兗州府。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二一章:“工賑捐輸價便宜,白銀兩百得同知。官場逢我稱司馬,照壁憑他畫大獅。”
⒊ ?王宮外門。
引漢 賈誼 《新書·等齊》:“天子宮門曰司馬,闌入者為城旦;諸侯宮門曰司馬,闌入者為城旦?!?/span>
⒋ ?指 漢 文學家 司馬相如。
引《文選·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閒自入 益 部,仰 司馬、揚、王 遺風?!?br />李善 注:“司馬相如、揚雄、王褒 也?!?br />宋 王安石 《次韻約之謝惠詩》:“元龍 但高眠, 司馬 勿親滌?!?br />清 唐孫華 《次韻答王隨庵》:“巧輸 司馬 難從官,才避 元龍 合問田?!?/span>
⒌ ?指 唐 大詩人 白居易。白 嘗貶 江州 司馬,故稱。
引元 張昱 《贈沉生還江州》詩:“知汝 琵琶亭 畔去,白頭司馬憶 江州?!?br />清 支機生 《珠江名花小傳·鳳彩》:“如此琵琶如此曲,誰言司馬淚偏多?!?/span>
⒍ ?復姓。
國語辭典
司馬[ sī mǎ ]
⒈ ?職官名:(1)? 參見「大司馬」條。(2)? 郡佐之屬。魏晉時為刺史屬官,理軍事。隋唐節度使之下皆置行軍司馬之官,為佐吏之屬,具參謀性質。又每州置州司馬一人,多以貶斥之官員任之,徒具虛銜無實際職掌。清代府同知亦俗稱「司馬」,其實不同。
⒉ ?星名。
引《晉書·卷一一·天文志上》:「傳舍南河中五星曰造父,御官也,一曰司馬,或曰伯樂。」
⒊ ?復姓。如漢代有司馬遷、三國魏有司馬懿。
分字解釋
※ "司馬"的意思解釋、司馬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在項羽的自身個性對比上,司馬遷也是用不同筆調加以渲染,時而言語嘔嘔,時而叱咤喑嗚。
2.司馬輕姍銀牙緊咬,暗道,小豆認賊作父,罪不容誅,殺了老賊,再殺小賊。
3.霍峻一回頭,原來是他的好友向朗,向朗年約四十歲出頭,出身宜城縣大族,是荊州出了名的好學不倦之人,年過三十還拜司馬徽為師,在荊州傳為美談。
4.一百零五、如果司馬遷不堅持下去,怎么會有流芳千古的史記;如果曹雪芹不堅持下去,怎么會有令人悲慨的紅樓一夢;如果李時珍不堅持下去,怎么會有醫學著作本草綱目。
5.諸葛亮足智多謀,以空城計智退司馬懿的大軍,解除了危機。
6.帶路的鬼子很快就躺了一地,司馬洛擦著匕首橫目四顧,下令跟上來的各排清點人數,完了以后也不多說話,只是揮手示意向高地掩去。
7.牛劍站立頂峰,緬想起當年司馬相如奉使平定西南夷,歷經此嶺險難,終建奇勛,為后世敬仰的往事無不感概萬千。
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
9.羅大海見狀罵不絕口,而司馬灰則是沉住了氣,絲毫不動聲色,表面上繼續隨口敷衍,暗中想要尋機掙脫綁縛,奪槍制敵。
10.‘游尸’此事港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否則我怎會大費周章派人去大陸找你?希望司馬先生能盡心盡力幫老朽辦好此事,不要有一絲一毫的怠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