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

詞語解釋
書法[ shū fǎ ]
⒈ ?書寫藝術,特指用毛筆寫漢字的藝術。
例中國之畫與書法為緣,而多含文學之趣味。——蔡元培《圖畫》
英calligraphy;
引證解釋
⒈ ?古代史官修史,對材料處理、史事評論、人物褒貶,各有原則、體例,謂之“書法”。
引《左傳·宣公二年》:“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唐 劉知幾 《史通·惑經》:“故知當時史臣各懷直筆,斯則有犯必死,書法無捨者矣。”
宋 謝采伯 《密齋筆記》卷四:“《論語》書法之嚴,即《春秋》書法也。”
明 劉基 《春秋明經·鄭伐許鄭伯伐許》:“蓋與 鄭 伐 許、鄭伯 伐 許 之書法同矣。”
⒉ ?文字的書寫藝術。亦指書法作品。
引《南齊書·周颙傳》:“少從外氏車騎將軍 臧質 家得 衛恒 散隸書法,學之甚工。”
宋 錢愐 《錢氏私志》:“元章 書法之妙,今日可謂第一。”
《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作詩的從古也沒有這好的。又且書法絶妙,天下沒有第三個。”
周揚 《在中國書法家第一次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書法作為一門 中國 獨特的藝術,我們應該重視它。”
⒊ ?指漢字形體。
引清 葉名灃 《橋西雜記·壹貳叁肆等字》:“至如 秦 漢 碑,惟一二三書法不同。”
⒋ ?措辭方式。
引呂叔湘 《<通鑒>標點瑣議》:“《通鑒》書法,‘夜’一字為句,必有所承。上文未說何日之事,‘夜’字連下讀,‘夜’字點斷,意為‘到了那天夜里’;‘夜’字不斷,意為‘趁夜里’。”
國語辭典
書法[ shū fǎ ]
⒈ ?毛筆字書寫的方法。主要講執筆、用筆、點畫、結構、分布等方法。是我國傳統藝術之一。
⒉ ?史家記事的體例筆法。
引《左傳·宣公二年》:「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⒊ ?以毛筆書寫的文字作品。
例如:「這篇書法筆力遒勁,令人激賞。」
分字解釋
※ "書法"的意思解釋、書法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我一蹦一跳地走大街上唱著歌兒,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因為我在書法課上贏得了林波老師的贊揚,難免有一些沾沾自喜。
2.你這篇文字書法標新立異,字字筆走龍蛇,切實是書法中的"下里巴人",堪稱妙筆生花,不同凡響。
3.草書是中國傳統書法當中的一種,它筆鋒圓轉,筆勢相連,實際上就是一種名副其實的簡體漢字.
4.因此,先生兼融碑、帖的書法,既得帖之“揮灑”,又得碑之“深刻”,既峭勁,又圓活,風流自得。
5.為了鞭策激勵自己,也為了不偏離書法傳統正道,又參加了中國書協培訓中心舉辦的05屆書法高級班學習。
6., 當看到王羲之的書法字體時,所有的人都低下了頭,自愧不如,可見這書法是多么的妙不可言了!
7.李艷在這次書法比賽中初露鋒芒,獲得了一等獎。
8.十一、練習書法,要先仔細觀察字帖,然后再落筆。
9.“蕭體書法”這種媚,就是一種傲岸不遜、剛毅不屈的象征。
10.其中兩朝帝師翁同?不但書法成就極高,而且在政壇上也是叱咤風云的人物。
相關詞語
- zhí fǎ執法
- jiǎng gàn dào shū蔣干盜書
- pò tǐ shū破體書
- zhèng fǎ政法
- zhǐ fǎ指法
- xiù yī zhí fǎ繡衣執法
- shí tǐ fǎ實體法
- hòu hàn shū后漢書
- sī fǎ司法
- zhì fǎ置法
- fǎ shī法師
- zhì fǎ智法
- huà shēn fǎ化身法
- fǎ rén法人
- hàn shū漢書
- wǔ sè shū五色書
- suàn fǎ算法
- fǎ guī法規
- wú fǎ wú tiān無法無天
- yòng fǎ用法
- fǎ tíng法庭
- fǎ huì法會
- qiāng fǎ槍法
- dìng shēn fǎ定身法
- děng shēn shū等身書
- bù fǎ不法
- cháng píng fǎ常平法
- shuì fǎ稅法
- fǎ zhì法制
- shǒu fǎ手法
- fǎ zé法則
- fǎ lǜ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