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緣

詞語解釋
十二因緣[ shí èr yīn yuán ]
⒈ ?亦作“十二緣起”。
引證解釋
⒈ ?亦作“十二緣起”。佛教“三世輪回”的基本理論,包括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十二支依次緣起,構(gòu)成三世兩重的因果關(guān)系。擺脫十二因緣的束縛,即出離生死而證得涅槃。
引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神異下·梁京師釋保志》:“上嘗問 誌 云:‘弟子煩惑未除,何以治之?’ 誌 答云:‘十二識者以為十二因緣,治惑藥也。’”
唐 王勃 《益州綿竹縣武都山凈慧寺碑》:“三千法界,繇廣位而出無明;十二因緣,自普濟(jì)而登彼岸。”
呂澂 《中國佛學(xué)源流略講》第四講:“深知十二緣起的道理,即可理解生死際的本質(zhì)。”
國語辭典
十二因緣[ shí èr yīn yuán ]
⒈ ?佛教用語。佛教基本理論之一。指構(gòu)成一切痛苦輪回的十二項要件。即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無明是指對佛法的無知;行是指有意志的行為;識是指死后,由于過去的行為,導(dǎo)致投生的心識;名色是指處在母胎中的身、心(識除外)?;六處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種身體感官和認(rèn)識對象;觸是指感官對現(xiàn)象的接觸;受是指接觸后產(chǎn)生的感受;愛是指感官接觸后生起的欲望;取是指執(zhí)著;有是指導(dǎo)致輪回的行為。十二緣起之間的關(guān)系像環(huán)鏈相扣。老死和一切苦緣于生;生緣于有;有緣于取;取緣于愛;愛緣于受;受緣于觸;觸緣于六處;六處緣于名色;名色緣于識;識緣于行;行緣于無明。后者決定前者的存在,因此去除無明就沒有行,沒有行就沒有識的投胎,以至生和老死的一切煩惱也滅除。
德語Bedingtes Entstehen (Sprachw)?
分字解釋
※ "十二因緣"的意思解釋、十二因緣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wǎng)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guān)詞語
- yī xīn wú èr一心無二
- èr shī二師
- èr mǎ二馬
- èr bān二班
- èr bǎi èr二百二
- èr bǎi wǔ二百五
- èr sān二三
- èr dīng二丁
- èr fēi二妃
- èr fú二伏
- èr shì二世
- yāo èr幺二
- shí èr zǐ十二子
- shí èr zǐ十二子
- èr zhōng二中
- èr chuán二傳
- shí èr十二
- shí èr十二
- zài èr再二
- wú yuán wú gù無緣無故
- tiào èr shén跳二神
- yī fēn wéi èr一分為二
- yán yuán延緣
- sū èr蘇二
- shí èr shǔ十二屬
- shí èr shǔ十二屬
- èr dài二代
- shí èr céng十二層
- shí èr céng十二層
- shí fēn十分
- shí èr gōng十二宮
- shí èr gōng十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