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ēng yìng qì qiú
注音ㄕㄥ 一ㄥˋ ㄑ一ˋ ㄑ一ㄡˊ
成語解釋
聲應氣求
繁體聲應氣求
⒈ ?指情投意合或志同道合的人彼此間相互呼應或唱和。語出《易·干》:“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⒈ ?參見“聲氣”。參見“聲氣”。
引指情投意合或志同道合的人彼此間相互呼應或唱和。語出《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明 劉若愚 《酌中志·見聞瑣事雜記》:“如酌古準今,談經論史,探性命之原,圖不朽之業,樂聲應氣求而不孤者,則 劉君、鄭君 是矣。”
清 陳田 《<明詩紀事己籤>序》:“嘉靖 之季,以詩鳴者有后七子, 李(李攀龍)王(王世貞 )為之冠;與前七子隔絶數十年,而此唱彼和,聲應氣求,若出一軌。”
孫中山 《駁“保皇報”》:“不知革命與洪門,志同道合,聲應氣求,合力舉義,貴有應盡,非同利用。”
⒈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語本改為后用以比喻彼此志趣、意氣相投。明·李贄〈富莫富于常知足〉:「朋來四方,聲應氣求,達之至也。」也作「聲求氣應」。
引《易經·乾卦·文言》:「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1.她剛讀了他信中的頭幾句話,就完全明白了他的苦惱和他的向往,因為他們畢竟是聲應氣求的一對知心朋友。
2.她剛讀了他信中的頭幾句話,就完全明白了他的苦惱和他的向往,因為他們畢竟是聲應氣求的一對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