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ēng tǎo
注音ㄕㄥ ㄊㄠˇ
繁體聲討
詞性動詞
⒈ ?公開譴責,用語言文字討伐。
例聲討敵人罪行。
英denounce; condemn;
⒈ ?譴責罪行,加以討伐。
引《清史稿·安和親王岳樂傳》:“以 三桂 悖逆反覆,將募兵聲討, 三桂 死,乃止。”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八章第一節:“次年三月,北府兵將領 劉裕、劉毅、何無忌 等從 京口、廣陵 起兵,聲討 桓玄。”
⒉ ?指公開譴責(敵人的罪行)。
引吳晗 《朱元璋傳》第三章二:“朱元璋 竟然站在他所反對的 元 朝政府立場聲討敵人了,由此也可以看出 朱元璋 這一方面實在舉不出 張士誠 什么罪狀。”
⒈ ?聲明罪狀而加以討伐。
例如:「聲討叛逆」。
1., 他們在大會中,義憤填膺地聲討敵人。
2., 他們在大會中,義憤填膺地聲討敵人。
3.國人雖然怕事,但有個規矩是只要有人打頭,正義感便開始泛濫,于是派出所里開始響起一大片嘰嘰喳喳的聲討之聲,當然,群雌粥粥爾。
4.其實每個女人都渴望有一個像狐貍精一樣的臉龐,雖然她們表面上聲討狐貍精,但其實內心里,都渴望像狐貍精一樣,嫵媚!漂亮!
5.斗爭會上,群眾紛紛上臺聲討這個殺人如麻的土匪頭子,強烈要求人民政府判處他死刑,立即槍斃。
6.恐懼不是唯一的情緒,憤怒、痛心、悲憫,這一次,在不同事件上抱持不同態度的人走到了一起,為遇難者哀悼祈愿,大力聲討暴力恐怖行為。
7.1976年3、4月間爆發了旨在悼念周*來,擁護鄧*平,聲討“四人幫”的“四五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