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ān yīn
注音ㄕㄢ 一ㄣ
繁體山陰
⒈ ?山坡背陰的一面;山的北側。
英ubac;
⒈ ?山朝北的一面。
引《漢書·郊祀志上》“從陰道下” 唐 顏師古 注:“山南曰陽,山北曰陰。”
唐 姚合 《寄楊工部聞毘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詩:“芳新生石際,幽嫩在山陰。”
劉大白 《春雪》詩:“可怕的卻是那些株守著嶺北山陰的,甘心埋沒在它底勢力范圍之下!”
⒉ ?晉 王羲之 的代稱。 王羲之 曾居 會稽 山陰,故以代指。
引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三》:“文徵仲 得筆法於 巙子山,而參以 松雪,亦時為 黃 米 二家書,然皆非此公當行,惟小楷正書,即 山陰 在世,亦當虛高足一席。”
1.逛過西湖而“又向山陰道上行”的,不乏其人。
2.現在我們需要確定‘山陰’的地點,因為這方面我們沒有其他線索,就只能依靠王老推斷的結論去按圖索驥。
3.讀宗白華《美學散步》,只覺得琳瑯滿目,如行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4.“自居東以來,廣搜日本書而讀之,若行山陰道上,應接不暇,腦質為之改易,思想言論與前者若出兩人。
5.他那敏捷的思路、無數點子以及層出不窮的改革方案,令人如行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6.最初讀時,如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流連忘返,美不勝收。
7.“山陰道上,應接不暇,真是名不虛傳。
8.最初讀時,如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流連忘返,美不勝收。
9.這里有時間,圖書又豐富,我如同行走在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10.最初讀時,如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流連忘返,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