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軍

詞語解釋
三軍[ sān jūn ]
⒈ ?軍隊的統稱。
例三軍過后盡開顏。——毛澤東《七律·長征》
英the army;
⒉ ?古時指中軍、上軍、下軍或中軍、左軍、右軍。現指陸軍、空軍、海軍。
英the three armed services;
引證解釋
⒈ ?周 制,諸侯大國三軍。中軍最尊,上軍次之,下軍又次之。一軍一萬二千五百人,三軍合三萬七千五百人。
引《周禮·夏官·司馬》:“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⒉ ?軍隊的通稱。
引《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漢書·灌夫傳》:“魏其 言 灌夫 父死事,身荷戟馳不測之 吳 軍,身被數十創,名冠三軍。”
唐 章孝標 《淮南李相公紳席上賦春雪》詩:“朱門到曉難盈尺,盡是三軍喜氣消。”
《說唐》第一回:“﹝ 晉王 ﹞將宮內之物,給賞三軍,班師回朝。”
毛澤東 《長征》詩:“更喜 岷山 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⒊ ?古代指步、車、騎三軍。今亦稱海、陸、空軍為三軍。
引《六韜·戰車》:“步貴知變動,車貴知地形,騎貴知別徑、奇道,三軍同名而異用。”
⒋ ?三圍。
引《管子·參患》:“故凡用兵之計,三驚當一至,三至當一軍,三軍當一戰。”
陶鴻慶 《讀諸子札記·管子二》:“‘軍’之本義為‘圍’,后世遂為師旅之通名……‘三軍當一戰’者,言三圍當一戰也。”
國語辭典
三軍[ sān jūn ]
⒈ ?周制,諸侯大國統率三軍,每一軍共一萬二千五百人。
引《左傳·襄公十四年》:「周為六軍,諸侯之大者三軍。」
近全軍
⒉ ?舊時的左、中、右三軍,后為軍隊的通稱。
引《文選·李陵·答蘇武書》:「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
《三國演義·第一一回》:「曹操自引軍馬來迎,正逢高順,三軍混戰。」
例如:「勇冠三軍」。
⒊ ?現代稱呼陸、海、空軍。
分字解釋
※ "三軍"的意思解釋、三軍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到目前為止,仍未有證據表明三軍情報局在玩兩面三刀。
2.三軍儀仗隊的陣容威風凜凜:列隊時個個昂首挺胸、神采奕奕,行進時人人目光炯炯、步伐堅定,不愧是國威、軍威的代表。
3.消息傳到東郡,曹操愴然涕下,三軍帶喪,立誓報仇。
4.乞丐們或者在集市上的小食攤之間爬行,或者躲進冰涼大教堂的陰影里,同時慢慢地沿著寬如海洋的大街朝著三軍廣場隱去,撇下一座孤獨而寂寞的城市。阿斯圖里亞斯
5., 可是奧巴馬試圖在星期一扭轉局勢。他質問克林頓,如果他不適合擔任三軍統帥的話,克林頓為什么要請他作競選夥伴當副總統候選人。
6.三軍儀仗隊的陣容威風凜凜:列隊時個個昂首挺胸、神采奕奕,行進時人人目光炯炯、步伐堅定,不愧是國威、軍威的代表。
7.面對強敵的威脅,三軍將士莊嚴得向軍旗宣誓:"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尊嚴,我全軍將士車無退表,嚴陣以待。"。
8.面對強敵的威脅,三軍將士莊嚴得向軍旗宣誓:"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尊嚴,我全軍將士車無退表,嚴陣以待。"。
9.海上的帆船,劈波斬浪,在萬里的波濤中,按照預定的航線勇冠三軍。
10.三軍儀仗隊的陣容威風凜凜:列隊時個個昂首挺胸、神采奕奕,行進時人人目光炯炯、步伐堅定,不愧是國威、軍威的代表。
相關詞語
- sān sān zhì三三制
- sān mù三木
- jūn jǐng軍警
- sān zhì三至
- sān bǎi三百
- sān shēn diàn三身殿
- bā lù jūn八路軍
- èr sān二三
- guān dōng jūn關東軍
- sān shēn三身
- sān guó yǎn yì三國演義
- jūn mín軍民
- jù yuè sān bǎi距躍三百
- sān nián bì三年碧
- jūn yòng軍用
- jūn qián軍前
- sān fāng三方
- sān mín zhǔ yì三民主義
- tài píng jūn太平軍
- sān guó三國
- sān jié三節
- guàn jūn冠軍
- sān bǎi qián三百錢
- sān lǐ wù三里霧
- jūn jī chǔ軍機處
- hóng jūn紅軍
- sān sè jǐn三色堇
- jūn guān軍官
- sān zhèng三正
- pīn mìng sān láng拼命三郎
- yī èr sān一二三
- sān sè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