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來

詞語解釋
去來[ qù lái ]
⒈ ?往來,往返。
⒉ ?謂離去而又歸來。
⒊ ?離去。來,語氣助詞。
⒋ ?猶言左右,表示概數(shù)。
⒌ ?佛教語。指過去、未來。
引證解釋
⒈ ?往來,往返。
引《商君書·墾令》:“商勞則去來賫送之禮,無通於百縣,則農(nóng)民不飢,行不飾。”
《魏書·禮志四》:“各令騎將六人去來挑戰(zhàn),步兵更進(jìn)退以相拒擊。”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所以皷舞群倫,曰官曰差遣曰職而已,又遷徙去來,常無虛日。”
⒉ ?謂離去而又歸來。
引《史記·孝文本紀(jì)》:“與王 興居 去來,亦赦之。”
裴駰 集解引 張晏 曰:“雖始與 興居 反,今降,赦之。”
清 汪懋麟 《送高會東少司寇》詩:“鄉(xiāng)里卻看鬚鬢舊,行藏轉(zhuǎn)覺去來新。”
⒊ ?離去。來,語氣助詞。
引南朝 宋 鮑照 《代陳思王白馬篇》詩:“去來今何道,卑賤生所鐘。”
唐 孟郊 《古意》詩:“蕩子守邊戍,佳人莫相從,去來年月多,苦愁改形容。”
⒋ ?猶言左右,表示概數(shù)。
⒌ ?佛教語。指過去、未來。
引宋 范成大 《二偈呈似壽老》詩:“法法剎那無住,云何見在去來。”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引上》:“﹝釋氏之﹞苦空矣,即未能頓悟,而足以亡亂於去來。”
清 黃遵憲 《己亥雜詩》:“但有去來無現(xiàn)在,無窮生滅看香煙。”
國語辭典
去來[ qù lái ]
⒈ ?來,語尾助詞,無義。去來指去的意思。
引宋·劉過〈沁園春·斗酒彘肩〉詞:「天竺去來!圖畫里崢嶸樓閣開。」
《西游記·第二十九回》:「哥啊,知道是甚緣故,我們且去來。」
分字解釋
※ "去來"的意思解釋、去來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wǎng)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去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等閑妨了繡功夫,笑問鴛鴦兩字怎生書。
2.跨鶴高飛意壯哉,云霄一羽雪皚皚,此行莫恨天涯遠(yuǎn),咫尺理塘歸去來。倉央嘉措
3.大文豪蘇軾書的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意態(tài)豐腴、結(jié)體穩(wěn)秘、橫輕縱重,書法的瀟灑奔逸、豪邁不羈與文章的隱逸高蹈、委運乘化相得益彰。
4.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yuǎn),覺今是而昨非。陶淵明
5.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xiāng);樂園雖好,非久留之地。歸去來兮。積極的人在每一次憂患中都看到一個機(jī)會,而消極的人則在每個機(jī)會都看到某種憂患。耕耘者的汗水是哺育種子成長的乳汁。
6.考試一過,大家都?xì)w心似箭高唱"歸去來兮",準(zhǔn)備回家過年了。
7.邊城使心悲,昔吾親更之。冰雪截肌膚,風(fēng)飄無止期。百里不見人,草木誰當(dāng)遲。登城望亭燧,翩翩飛戍旗行者不顧反,出門與家辭。子弟多俘虜,哭泣無已時。天下盡樂土,何為久留茲。蓼蟲不知辛,去來勿與諮。王粲
8.跨鶴高飛意壯哉,云霄一羽雪皚皚,此行莫恨天涯遠(yuǎn),咫尺理塘歸去來。
9.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
10., 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xiāng);樂園雖好,非久留之地。歸去來兮。
相關(guān)詞語
- yǐ lái以來
- ér lái而來
- lái yuán來源
- huí qù回去
- qù nián去年
- yǐ zhàn qù zhàn以戰(zhàn)去戰(zhàn)
- qù qǔ去取
- yuán lái原來
- qù shì去事
- lái dào來到
- juǎn tǔ chóng lái卷土重來
- lái lù來路
- zǐ qì dōng lái紫氣東來
- jìn qù進(jìn)去
- dōu lái都來
- yī lù lái一路來
- rén lái rén wǎng人來人往
- shān shān lái chí姍姍來遲
- hòu lái后來
- qián lái前來
- hé qù hé cóng何去何從
- dà jiāng dōng qù大江東去
- lái móu來牟
- lái nián來年
- kàn lái看來
- qù hòu去后
- lái zì來自
- lái zhì來至
- huí lái回來
- hái lái還來
- lái diàn來電
- wèi lái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