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iān chōng
注音ㄑ一ㄢ ㄔㄨㄥ
繁體謙沖
⒈ ?謙虛。
例念高危則思謙沖。——唐·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英modest;
⒈ ?見“謙沖”。亦作“謙沖”。猶謙虛。
引三國 魏 曹操 《報荀彧書》:“前后謙沖,欲慕 魯連 先生乎?”
宋 蘇軾 《賜皇叔改封徐王顥上表辭免冊禮允詔》之一:“雖莫稱朕所以極褒崇之心,而將使卿庶幾獲謙沖之福。”
唐弢 《橋》:“是的,我也正要向你介紹 黃承彥,一個和藹,謙沖,潔身自好的老人。”
⒈ ?謙虛和順。
引《晉書·卷一一七·姚興載記上》:「殷湯、夏禹德冠百王,然猶順守謙沖,未居崇極,況朕寡昧,安可以處之哉!」
《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謙沖無我,廣山海之度,恢天地之心,此而不言,臣則有負。」
1.稻穗結得愈飽滿,愈會往下垂;一個人愈有成就,就要愈有謙沖的胸襟。
2.唯一有價值的創意會議是,參與的每個人都以相同的事實開始為討論的基準,不論點子乍聽之下有多狂野,也都有雅量相待,并表現出謙沖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