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

詞語解釋
菩提[ pú tí ]
⒈ ?佛教音譯名,指覺悟的境界。
英梵Bodhi;
引證解釋
⒈ ?佛教名詞。梵文Bodhi的音譯。意譯“覺”、“智”、“道”等。佛教用以指豁然徹悟的境界,又指覺悟的智慧和覺悟的途徑。
引《百喻經·駝甕俱失喻》:“凡夫愚人,亦復如是,希心菩提,志求三乘。”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婆羅痆斯國》:“太子六年苦行,未證菩提。”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堪笑世人懵懂,不識菩提路徑。”
⒉ ?樹名。即菩提樹。參見“菩提樹”。
引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蜀無兔鴿》:“娑婆樹一名菩提,葉似白楊, 摩伽陀那國 所獻也。”
張長 《潑水節·孔雀舞》:“你營巢吧,公社禮堂前面,是一棵枝葉茂盛的菩提。”
國語辭典
菩提[ pú tí ]
⒈ ?從污染迷惑中體悟四圣諦。梵語 bodhi的音譯。
引南朝梁·蕭衍〈游鐘山大愛敬寺〉詩:「菩提圣種子,十力良福田。」
《西游記·第二回》:「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
英語bodhi (Sanskrit)?, enlightenment (Buddhism)?
德語Bodhi (Sprachw)?
法語Bodhi
分字解釋
※ "菩提"的意思解釋、菩提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于是毅然決然尋找大師學武從藝,穿山越嶺跋山涉水,真如孫悟空拜師菩提祖師一般,終于在大忽悠山里拜得名師,從此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是一刻不得放松。
2.早晨美極了,太陽照耀著菩提樹頂,這些樹在秋天的新鮮的氣息下,已經漸漸發黃了。寬廣的湖面靜靜地在陽光下閃耀著。睡醒了的天鵝從長滿湖岸的短樹叢下莊嚴地游了出來。
3.內涵如純凈的水,雖至淡卻有味;內涵如靜靜的蓮,盛開卻不招搖;內涵如高高的菩提,給人以智慧的啟迪。內涵如盛夏驕陽下的大樹,為人鋪排一地清涼;內涵如人生歷程中的風景,無它相伴則旅程少趣……
4., 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丑陋頑愚,盲聾喑啞,攣躄背僂,白癩癲狂,種種病苦。
5.又有菩提祖師的耳提面命傳授法術神通,修煉了幾十年,又吃了不知多少蟠桃金丹,方才小有成就。
6.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
7.若無緣,六道之間,三千大千世界,百萬菩提眾生,為何與我笑顏獨展,惟獨與汝相見?若有緣,待到燈花百結之后,三尺之雪,一夜發白,至此無語,卻只有灰燼,沒有復燃。烽火戲諸侯
8.花寺的院子比較小,更顯得院中的幾棵菩提樹碩大無比。雖然已是深秋了,但它們還是那么挺拔蒼翠。
9.誰的隱私不會被回光返照,殉葬的花朵開合有度,菩提的果實奏響了空山,告訴我,你藏在落葉下的腳印,暗示了多少祭日,專供我在法外逍遙。
10.一天清晨,一個年輕的和尚起床打掃庭院,發現了這棵菩提樹的葉子四處零落,他情不自禁地望樹嘆息,惆悵起來。一種不能自已的悲涼襲上心頭,他放下手中的笤帚,向主持的房間走去,敲門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