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iú hòu
注音ㄋ一ㄡˊ ㄏㄡˋ
繁體牛後
⒈ ?牛的肛門,比喻聽命于人的從屬地位。語出《戰國策·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
⒈ ?牛的肛門。比喻處于從屬地位。
引《戰國策·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鷄口,無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 秦,何以異於牛后乎?”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那能作牛后,更擬助洪基。”
清 汪懋麟 《除夕前三日陳學士招飲寓齋》詩:“低眉望牛后,徒為志士譁。”
章炳麟 《雜感》詩:“寧為牛后生,毋為鷄口活。”
⒈ ?牛的肛門。比喻居下位而卑賤。
引《戰國策·韓策一》:「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于牛后乎?」
宋·蘇軾〈鳳味硯銘〉:「蘇子一見名鳳味,坐令龍尾羞牛后。」
反雞口
1.日本人也把“寧為雞口,無為牛后”簡稱為“雞口牛后”、“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為“瓜田李下”等等。
2.寧為牛后;不為雞首。再小的牛,也比雞大。我的孩子問我:是報考湖北本省的一類大學,還是北京的二類大學?我如上說。
3.我們也把“寧為雞口,無為牛后”簡稱為“雞口牛后”、“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為“瓜田李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