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è yán mǐn xíng
注音ㄋㄜˋ 一ㄢˊ ㄇ一ㄣˇ ㄒ一ㄥˊ
成語解釋
訥言敏行
繁體訥言敏行
⒈ ?《論語·里仁》:“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后以“訥言敏行”指說話謹慎,辦事敏捷。
⒈ ?后以“訥言敏行”指說話謹慎,辦事敏捷。
引《論語·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三國志·吳志·孫韶傳》“伯父 河”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河 質性忠直,訥言敏行,有氣干,能服勤。”
唐 孫逖 《太子右庶子王公神道碑》:“昔 萬石君、建陵侯,皆以訥言敏行,前史稱為長者。”
宋 朱熹 《答王近思書》:“不可不深自警省,訥言敏行,以改故習之謬也。”
1.暢所欲言屬于形而上的范疇,比較虛,雖然是口水多過茶之輩的興奮劑,但訥言敏行的人士不一定感冒,不妨略過不提。
2.珍惜時間和生命,博學廣聞,訥言敏行。
3.在社會上,“仁”具有三個方面的內容:與人為善、見賢思齊、訥言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