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

詞語解釋
木刻[ mù kè ]
⒈ ?在木上刻圖畫的藝術或方法,尤指在木料斷面上刻制圖畫以供印刷機拓印。
英wood engraving; woodcut;
引證解釋
⒈ ?用木料雕刻的。
引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木朝 開寶 中, 真州 有漁者釣得一木刻婦人,背刻‘ 丁 氏’二字。”
⒉ ?指木雕之物。此指傳集人眾的木雕符信。
引宋 沉括 《夢溪筆談·雜志二》:“予奉使按邊,始為木圖寫其山川道路……至官所,則以木刻上之。”
此指木雕的地理模型。 明 陶宗儀 《輟耕錄·刻名印》:“今 蒙古 、色目人之為官者,多不能執筆花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
此指木雕的人名印章。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七:“﹝ 雍正 ﹞十三年春,苗疆吏以徵糧不善,遠近各寨蠭起,徧傳木刻,妖言四煽,省城大吏尚不之信也。”
⒊ ?木版雕印。參見“木板”。
引宋 汪逵 《淳化閣帖辨記》:“其本乃木刻,計一百八十四板,二千二百八十七行。其墨乃 李廷珪 墨,墨黑甚,如漆。其字比諸刻為肥。”
魯迅 《朝花夕拾·阿長與<山海經>》:“《山海經》也另買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圖贊,綠色的畫,字是紅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
⒋ ?版畫的一種。用刀在木板上刻成圖形,再拓印在紙上。
引魯迅 《書信集·致張慧》:“弟非畫家,不敢妄說,惟以意度之,木刻當亦與繪畫無異,基本仍在素描,且畫面必須統一也。”
魯迅 《書信集·致羅清楨》:“我以為少年學木刻,題材應聽其十分自由選擇,風景,靜物,蟲魚,即一花一葉均可。”
國語辭典
木刻[ mù kē ]
⒈ ?一種版畫。用刀在木板上刻出圖形,再用紙拓印。計有陰刻、陽刻或陰陽混合刻三種表現法。
⒉ ?木制的雕刻品。
英語woodcut
德語Holzschnitt (S)?
法語gravure sur bois
分字解釋
※ "木刻"的意思解釋、木刻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轉,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魯迅。
2.李樺通過他的刻刀,將這一場面宏偉壯觀地表現出來,木刻技巧駕馭自如,即使是肋木的腳架也刻畫得一絲不茍。
3.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成果,有僰文化研究、酒文化研究、竹文化研究、陽翰笙研究以及銅鼓文化、巖墓文化、木刻印書、苗鄉風情及夕佳山民俗風情文化等。
4.五年前的花白的頭發,如今已經全自了,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耗盡了先前的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見那眼珠問或一轉,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5.五年前的花白的頭發,如今已經全自了,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耗盡了先前的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見那眼珠問或一轉,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6.五年前的花白的頭發,如今已經全自了,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耗盡了先前的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見那眼珠問或一轉,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7.先生有志于木刻,是極好的事,但訪木刻家是無益的,因為就是已有成績的木刻家,也還在暗中摸索。
8.先生有志于木刻,是極好的事,但訪木刻家是無益的,因為就是已有成績的木刻家,也還在暗中摸索。
9.李樺通過他的刻刀,將這一場面宏偉壯觀地表現出來,木刻技巧駕馭自如,即使是肋木的腳架也刻畫得一絲不茍。
10.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轉,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魯迅。
相關詞語
- shí kè時刻
- yǔ mù bīng雨木冰
- huā mù花木
- sān mù三木
- xīng xīng mù猩猩木
- mù liào木料
- sōng mù bǎn松木板
- cǎo mù草木
- mù shuān木栓
- mù mù rán木木然
- mù shān木柵
- yǐ cǎo fù mù倚草附木
- yī kè一刻
- mù jī木屐
- mù zhuāng木樁
- dú mù chuán獨木船
- mù wū木屋
- mù huà shí木化石
- dú mù zhōu獨木舟
- zhēn mù貞木
- wū mù烏木
- fán mù màn凡木蔓
- kū mù táng枯木堂
- wú shí wú kè無時無刻
- hóng mù紅木
- xuàn mù què旋木雀
- mù shǔ木薯
- tán mù xuē檀木靴
- ā mù lín阿木林
- kū mù枯木
- xiē mù pào楔木炮
- ruǎn mù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