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án chù
注音ㄇㄢˊ ㄔㄨˋ
繁體蠻觸
⒈ ?《莊子·則陽》:“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后以“蠻觸”為典,常以喻指為小事而爭斗者。
⒈ ?后以“蠻觸”為典,常以喻指為小事而爭斗者。
引《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 觸氏 ;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 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唐 白居易 《禽蟲》詩之七:“蟭螟殺敵蚊巢上, 蠻 觸 交爭蝸角中。”
明 鄭若庸 《玉玦記·訪姨》:“人生大夢信無憑, 蠻 觸 徒然有鬭爭。”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顧乃於電光石火之內,更興 蠻 觸 之兵戈,不夢中夢乎?”
趙樸初 《讀朱委員長瀘州詩敬作》詩:“舊時袍澤同盟侶,化為 蠻 觸 爭蝸涎。”
⒈ ?《莊子·則陽篇》中假設的兩小國。參見「蠻觸相爭」條。
引宋·蘇軾〈九日次定國韻〉詩:「不知蠻觸氏,自有兩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