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án fēi
注音ㄏㄢˊ ㄈㄟ
繁體韓非
⒈ ?(約前280—前233) 戰國末年的哲學家和政治家。出身于韓國貴族,師于荀況,著有《孤憤》、《五蠹》、《說難》等,深受秦王政的重視,并出使秦國,后被李斯等陷害。死于獄中。他吸取當時道、儒、墨各家思想中的有利于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發展了前期法家思想,集法家學說的大成。
英Han Fei;
⒈ ?人名。(?~西元前234)?戰國時韓國的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術之學,而歸本于黃老,為人口吃而不能流利地辯說,與李斯同受業于荀卿。曾以書諫韓王而不見用,于是發憤著書五十余篇,號為韓非子。文章峻嚴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后秦王攻韓,韓王遣非使秦,為李斯所譖,下獄而死。
1.一個人如同時具有孔子提倡的愛心、孟子的正義、墨子的實踐、韓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莊子的慧、荀子的自強,就一定能成為領袖。
2.對早在"百家爭鳴"時期就已成為顯學的儒家的"德治"學說,韓非從法家的立場,進行了尖銳的批駁。
3.華而不實,虛而無用。出自:《韓非子·難言》只有華美的外表而缺乏實際的內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實用。
4.韓非的賢能觀以維護君主*裁*制的法治理論為基礎。
5.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韓非,在他著名的《韓非子?五蠹》中提到了“以法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