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言

詞語解釋
發言[ fā yán ]
⒈ ?發表意見(多指在會上)
例他發言積極。
英speak; make a speech;
發言[ fā yán ]
⒈ ?發表的意見。
例煽動性的口頭發言。
英statement;
引證解釋
⒈ ?發表意見。參見“發言盈庭”。
引《史記·滑稽列傳》:“武帝 時有幸倡 郭舍人 者,發言陳辭雖不合大道,然令人主和説。”
唐 元稹 《陽城驛》詩:“發言當道理,不顧黨與讎。”
宋 司馬光 《祭錢君倚文》:“中年相值,情厚故交,飾貌無華,發言必盡。”
魏巍 《東方》第三部第十一章:“他竭力使自己的發言保持平靜的語調。”
康濯 《臘梅花》五:“農民們一個接一個地上臺發言。”
⒉ ?發表的意見。
引晉 袁宏 《后漢紀·明帝紀下》:“臣伏見皇太子仁厚寬明,發言高遠,卓然絶異,非人所能及也。”
明 何景明 《上楊邃菴書》:“群猜共怒,一吠百聲,持辯風起,發言雷同矣。”
章炳麟 《與人論文書》:“蓋以猥俗評選之見,而論六藝、諸子之文,聽其發言,知其鄙倍矣。”
巴金 《中國作家協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閉幕詞》:“不斷的掌聲就說明這些發言是受到全場熱烈歡迎的。”
⒊ ?指發言稿。
引柯巖 《追趕太陽的人》二:“深夜,代表們都休息了,小會議室里還亮著一盞燈,是有人在趕寫發言還是忘了熄燈?”
⒋ ?表現于語言文字。
引《詩大序》:“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孔穎達 疏:“詩者,人志意之所之適也。雖有所適,猶未發口,藴藏在心,謂之為志。發見於言,乃名為詩。”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是以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舒文載實,其在茲乎?”
⒌ ?指遣詞造句。
引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二:“譬諸詩,發言平易而循乎繩墨,法之正也;發言雋偉而不拘乎繩墨,法之奇也。”
⒍ ?猶開口。
引《三國志·魏志·司馬芝傳》:“抑彊扶弱,私請不行。會內官欲以事託 芝,不敢發言。”
《南史·傅亮傳》:“武帝 有受禪意,而難於發言。”
宋 司馬光 《顏太初雜文序》:“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發言必自稱曰儒。”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十二:“小姑曰:‘家姊本無意輒慕君子,而 楊郎 先自發言。’”
《警世通言·拗相公飲恨半山堂》:“荊公 嘆道:‘生死無常,老夫只恐大限一至,不能發言,故今日為君敍及此也。’”
⒎ ?猶揚言。
引《金瓶梅詞話》第二六回:“﹝ 來興兒 ﹞執證説:‘你從某日,沒曾在外對眾發言要殺爹,嗔爹不與你買賣做?’”
國語辭典
發言[ fā yán ]
⒈ ?說話、表示意見。
引《詩經·小雅·小旻》:「發言盈庭,誰敢執其咎?」
《文明小史·第一〇回》:「只聽得教士首先發言,對本府說道……。」
近說話
反沉默
分字解釋
※ "發言"的意思解釋、發言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水天中先生因病未能到場觀賞,專程作了書面發言。
2.他平常沉默寡言,開會發言的時候,卻常能侃侃而談。
3.大家都紛紛發言,表示了自己的態度,只有他惠然肯來。
4.,霸占發言臺癱瘓1個月,召委透過安排考察、兩三天合并一次會議方式,讓“委員會”技巧性停擺,“立法院”雖然未循往例停會,實際上卻是大唱空城計。
5.他聆聽著每一個人的發言,仔細地權衡著每一種方案的利弊。
6.8號就回來了,盡管沒發言但還是先看了下帖子,看帖子就是看望大家了,呵呵。
7., 他的生動發言讓我感到醍醐灌頂,頓時我的心情變得豁然開朗起來。
8.昨日15時,*彎方面“陸委會”發言人吳美紅表示,對這次失事事件表達遺憾和哀悼之意。
9.在會上發言應該用語準確,簡明扼要。
10.這位大名鼎鼎的發言人曾到薩克拉門托州議會去過。
相關詞語
- zhàng yì zhí yán仗義執言
- zhí yán zhèng lùn直言正論
- xǐng shì héng yán醒世恒言
- fā guāng發光
- fā láo sāo發牢騷
- chuán yán傳言
- yǐn yán引言
- yǔ yán語言
- yán shēn cùn言身寸
- zhí yán zhèng jiàn直言正諫
- fā dòng發動
- fèn fā奮發
- lì yán力言
- tǔ shí wò fā吐食握發
- fā qǐ發起
- bù yí háo fā不遺毫發
- bái fà cāng cāng白發蒼蒼
- zhī fā支發
- pī fā批發
- cí yán yì zhèng詞言義正
- dòng fā動發
- hā lǐ fā哈里發
- xīng fā興發
- jù yán具言
- fā rè發熱
- bǎi fā bǎi zhòng百發百中
- huǒ lǐ huǒ fā火里火發
- dài yán代言
- fā shēng發生
- lǐ fà理發
- zì shí qí yán自食其言
- fā diàn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