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án nǎo zhàng
注音ㄈㄢˊ ㄋㄠˇ ㄓㄤˋ
繁體煩惱障
⒈ ?佛教語。謂堅持我執,叢生貪嗔,而為解脫之阻礙者。二障之一。與所知障相對。
⒈ ?佛教語。謂堅持我執,叢生貪嗔,而為解脫之阻礙者。二障之一。與所知障相對。
引隋 智顗 《六妙法門》:“煩惱障,即三毒、十使等諸煩惱也。”
宋 方岳 《田頭》詩:“勘破世間煩惱障,醉而已矣不吟詩。”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以為我身而外必有一物以牽逼我者,于是崇拜以祈獲福,此其宗教則煩惱障實驅使之。”
1.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則天下無事。懷慈悲心,做慈悲事,則心中太平。大肚能容,斷卻許多煩惱障,笑容可掬,結成無量歡喜緣。
2.富貴多炎涼,骨肉多妨忌,炎涼之態,富貴更甚于貧賤;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此處若不當以冷腸,御以平氣,鮮不日坐煩惱障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