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悟

詞語解釋
頓悟[ dùn wù ]
⒈ ?猛然醒悟。
英insight;
⒉ ?通過體現佛教禪宗精神目的的直覺領會而獲得的突然的領悟和一種意識狀態。
英satori;
引證解釋
⒈ ?佛教語。謂不假時間和階次,直接悟入真理。 晉 宋 間已有 道生 立頓悟義,后為“直指人心,頓悟成佛”之旨,禪宗南宗更主其說。與“漸悟”、“漸修”相對。參見“頓漸”、“漸悟”。
引《宋書·夷蠻傳·天竺迦黎國》:“宋 世名僧有 道生 ……幼而聰悟,年十五,便能講經。及長有異解,立頓悟義,時人推服之。”
《壇經·般若品》:“我於 忍和尚 處,一聞言下大悟,頓見真如本性。是故將此教法,流行后代,令學道者頓悟菩提,令自本性頓悟。”
唐 元稹 《夢游春》詩:“結念心所期,返如禪頓悟。”
明 陳士元 《<象教皮編>序》:“儒家立訓平易,而持行難於有終;不若佛之旨趣元微,而頓悟得於頃刻。”
⒉ ?謂頓然領悟。
引宋 曾敏行 《獨醒雜志》卷二:“﹝ 黃山谷 ﹞ 紹圣 中,謫居 涪陵,始見《懷素自敘》於 石揚休 家。因借之以歸,摹臨累日,幾廢寢食。自此頓悟草法,下筆飛動。”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初學蹊徑·悟入》:“悟入之理,正在工夫勤惰間耳。如 張長史 見 公孫大娘 舞劍,頓悟筆法。”
國語辭典
頓悟[ dùn wù ]
⒈ ?佛教用語:(1)? 謂在一時間證得真理。(2)?證悟一切現象都無真實的生滅變化。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南朝梁·劉孝標·注:「法師研十地,則知頓悟于七住。」
引《五燈會元·卷四·薦福弘辯禪師》:「如來出世為天人師,善知識隨根器而說法,為上根器者開最上乘頓悟至理。」
反漸悟
分字解釋
※ "頓悟"的意思解釋、頓悟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人生不在于活的長與短,而在于頓悟的早與晚,生命不是用來更正別人的對與錯,而是來實踐自己精彩的生活!
2.一直在追尋古代詩人的美麗,然而,看到這句“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霎時有如“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頓悟。透過這句詩,我看到了一幅超然物外的恬淡畫卷。
3., 我突然覺得那種‘皮囊已銹但污無妨’的生活態度正是光陰和光明的大道。當時我有一種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頓悟感。即使你侵入她的身體也無損于她的自我,這是大智大勇。王憐花
4.田真頓悟說:“難道我們的骨肉情還不如草木嗎?”汗顏羞愧之余,他們摒棄前嫌、重歸于好、不再分家。
5.第108回神瑛頓悟懸崖撒手石歸山下情榜儼然。
6., 最好的抒情詩,想想濟慈和雪萊的詩,就像是一次次的頓悟,讓我們醍醐灌頂,如夢方醒。
7.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養浩然之氣,謂儒之性;悲天憫人,修身養性,在頓悟之中,謂禪之境;大道通天,步履維艱,若無中生有,謂道之韻。
8.置身閣后長廊,偎依蝕跡斑駁的城垛,舉頭放目,秋高氣爽,風恬浪靜,一碧萬頃,就在一瞬間便頓悟了蘇東坡、楊朔詩文中對那片海的描述。
9.田真頓悟說:“難道我們的骨肉情還不如草木嗎?”汗顏羞愧之余,他們摒棄前嫌、重歸于好、不再分家。
10.這么多年,你一直在我心口幽居。我放下過天地,卻從未放過你。漸悟也要,頓悟也罷。世間事除生死,那一件事不是閑事。我獨坐須彌山巔,將萬里浮云一眼看開。
相關詞語
- dùn shí頓時
- zhěng dùn gàn kūn整頓干坤
- tǐ wù體悟
- wù jì悟寂
- zhěng dùn整頓
- niú dùn牛頓
- dùn shī頓師
- dùn liǎo頓了
- dùn shǒu頓首
- yī dùn一頓
- huǎng rán dà wù恍然大悟
- tíng dùn停頓
- dùn shí頓食
- dùn fàn頓飯
- dùn yǔ頓雨
- dùn bèi頓憊
- bò dùn簸頓
- dòng wù動悟
- sūn wù kōng孫悟空
- dùn gēng dùn fàn頓羹頓飯
- huī dùn隳頓
- jì dùn寄頓
- zhèng wù證悟
- wù zōng悟宗
- xǐng wù醒悟
- diǎn wù點悟
- wěi dùn委頓
- xuán wù懸悟
- xū dùn虛頓
- yì yáng dùn cuò抑揚頓挫
- yī dùn猗頓
- jiě wù解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