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

詞語解釋
都督[ dū du ]
⒈ ?總兵。古代的軍事長官。清初總兵一般都兼都督。同知、都督僉事官銜。民國初年各省也設有都督,兼管民政。
例馬副使鳴騄?徐任太守民育及諸將劉都督肇基等皆死。——清·全祖望《梅花嶺記》
英governor of province; military governor;
⒉ ?統率。
例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宋·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英command;
引證解釋
⒈ ?總領,統領。
引《三國志·吳志·魯肅傳》:“后 備 詣京見 權,求都督 荊州,惟 肅 勸 權 借之,共拒 曹公。”
《南史·齊豫章文獻王嶷傳》:“會 魏 軍動,詔以 嶷 為 南蠻 校尉、 荊 湘 二州刺史,都督八州。”
⒉ ?三國 時,帳下領兵者即稱都督,猶后世的衛隊長。 《三國志·蜀志·張飛傳》:“臨發,其帳下將 張達、范彊 殺 飛,持其首,順流而奔 孫權。
引飛 營都督表報 先主,先主 聞 飛 都督之有表也,曰:‘噫! 飛 死矣。’”
《三國志·吳志·甘寧傳》:“寧 先以銀盌酌酒,自飲兩盌,乃酌與其都督。”
⒊ ?古代的軍事長官。
引《晉書·職官志》:“江 左以來,都督中外尤重,唯 王導 等權重者乃居之。”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四:“趙 相初除都督。”
⒋ ?民國 初為各省軍政長官。
引魯迅 《朝花夕拾·范愛農》:“五天后便見報,開首便罵軍政府和那里面的人員;此后是罵都督,都督的親戚,同鄉,姨太太。”
國語辭典
都督[ dū dū ]
⒈ ?統領。
引《三國志·卷五四·吳書·魯肅傳》:「后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
⒉ ?職官名。漢末始有此稱。三國時置都督諸州軍事,或領刺史,以大都督及都督中外諸軍權位最重。晉、南北朝以后因之,名稱或稍更異,大抵掌理軍事及邊防重鎮。唐中葉以后,以節度使代之,都督之名遂廢。元置大都督府,統領諸衛。明改元之樞密院為大都督府,制與元同,然非晉唐舊制。
⒊ ?民國初年各省軍政長官的稱呼。
英語(army)? commander-in-chief (archaic)?, provincial military governor and civil administrator during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era (1911-1949 AD)?
德語milit?rischer Gouverneur einer Provinz (Eig, Mil)?
分字解釋
※ "都督"的意思解釋、都督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正當人聲鼎沸之時,臺面右側軍士對著紅心大鑼猛地一敲,高聲喊道,“太子李若風上席!城主李豫,郡主陳夫人,君安大都督黃易上席!”。
2.都督請放心,我那逆子奴寇兒雖然還有一萬兵馬屯駐在開陽,但只要小老兒能夠現身于開陽城下,奴寇兒定然開城迎接都督的大軍……
3.至于兩朝的達官顯宦有很多鮮卑人位至宰相的就有20余人,其他如尚書、侍郎,地方上的都督、刺史,更不勝枚舉。
4.雙鞭王兆春急得抓耳撓腮說:都督大人,我們全體將領都在此,只要您下個令,我們會全力以赴,在較短的時間將事情辦妥。
5.可曾精兵簡政,讓百姓得意休養生息?可曾興辦學校,讓讀書聲郎朗于耳?既然這些他都沒做過,你又怎能認定咱們家都督,一定就比他差?
6.既然陛下同意我等的意見,那我等祝周都督馬到成功。
7.邊疆地區的都督府和都護府都有管轄羈糜府州的職責。
8.滬軍都督陳其美、南社創辦人柳亞子等人,堅決要求將姚宗澤移交軍事法庭,速審速判,為犧牲同志報仇雪恨。
9.大都督,我看像秦陸這等猛將不需要多少兵卒就能應付,預祝大都督馬到成功!
10.城內各處貼出安民告示,署名正是臨時都督童保暄,隔不多久,又貼出了一張浙江軍政府都督湯壽潛的公告,一時間大家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