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ào dé jīng
注音ㄉㄠˋ ㄉㄜˊ ㄐ一ㄥ
繁體道德經
詞性名詞
⒈ ?書名,即《老子》,我國古代重要的哲學著作。
英Dao De Jing of Laozi;
⒈ ?指《老子》。
引《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關 令 尹喜 曰,子將隱矣,彊為我著書。於是 老子 迺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
漢 河上公 作《老子章句》,分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后四十四章為《德經》,故有《道德經》之名。但1973年 長沙 馬王堆 三號 漢 墓出土的《老子》抄寫本,《德經》在《道經》之前。道教奉為主要經典之一。 《北齊書·杜弼傳》:“自在軍旅,帶經從役,注 老子 《道德經》二卷。”
《新唐書·選舉志上》:“玄宗 開元 五年……注 老子 《道德經》成,謂天下家藏其書,貢舉人減《尚書》、《論語》策,而加試《老子》。”
⒈ ?春秋時老聃所撰老子的別名。參見「老子」條。
1.春熙路始建于1924年,路名取自老子《道德經》中“眾人熙熙,如登春臺”一語,后來它成為成都市著名的商業品牌和城市名片,但一直沒有自己的標識。
2.又過千萬年,太上道德真君降生神州為老聃,悟得乾坤無上大道,名動天下,后騎青牛過函谷關,關令伊喜久慕大道,拜以為師,留得《道德經》真跡五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