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還

詞語解釋
代還[ dài hái ]
⒈ ?指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調回朝廷任職。
⒉ ?指軍隊被調回原地駐防。
引證解釋
⒈ ?指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調回朝廷任職。
引《新唐書·朱敬則傳》:“侍御史 冉祖雍 誣奏與 王同晈 善,貶 涪州 刺史。既明其非罪,改 廬州。代還,無 淮南 一物,所乘止一馬,子曹步從以歸。”
《宋史·真宗紀二》:“丁巳,詔:諸路轉運使代還日,在任興除利害,升黜能否,凡所經畫事悉條上以聞。”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賢達高風》:“﹝ 張詠 ﹞ 咸平 二年以工部侍郎知 杭州 ……四年,州民詣闕獻《土星圖》一,銀百兩,乞留知州。詔仍還其銀,而奬諭 詠,竟以代還。”
⒉ ?指軍隊被調回原地駐防。
引《資治通鑒·唐懿宗咸通九年》:“初, 南詔 陷 安南,敕 徐泗 募兵二千赴援,分八百人別戍 桂州,初約三年一代……戍 桂州 者已六年,屢求代還。”
分字解釋
※ "代還"的意思解釋、代還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勸君莫借風流債,借得來時還得快。室中自有代還人,汝欲賴時她不賴。
2.來到安昌古鎮,放眼望去,仿佛又回到了從前。你瞧,那用石板鋪的路,用石板鋪的橋,用石板砌成的柱子。假如再讓游人穿上古時的服裝,簡直是分不出是現代還是過去。
3.就像大多數農民在包干到戶以前日子很苦,但他們并不怎么覺得苦,因為更苦的大饑荒時代還記憶猶新,更慘的地富反壞右隨處可見。
4.家,是外出游子不變的港灣,無需任何證件我們就可以在那里停駐,無論是和平年代還是戰爭年代。落葉歸根,也是我們不變的宿命。
5.我們都活在惘惘的威脅中,不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
6.歷史已經證明***是個偉人,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毛都能把自己的理想付諸行動,并明白中國人民需要鼓舞需要領導,這就是偉人的特征。
7.來到安昌古鎮,放眼望去,仿佛又回到了從前。你瞧,那用石板鋪的路,用石板鋪的橋,用石板砌成的柱子。假如再讓游人穿上古時的服裝,簡直是分不出是現代還是過去。
8.來到安昌古鎮,放眼望去,仿佛又回到了從前。你瞧,那用石板鋪的路,用石板鋪的橋,用石板砌成的柱子。假如再讓游人穿上古時的服裝,簡直是分不出是現代還是過去。
9.這位女子惦記著她家的私田,證明土地公有化在馬橋直到七十年代還只是一種體制的存在,尚未浸潤成一種情感,至少還不是人們全部的情感。體制與情感當然不是一回事,與體制之下涌動著的全部事實更不是一回事。
10., 伴奏樂器以胡琴(蓋板)為主,伴以嗩吶、笛子、樹葉琴及傳統的打擊樂器,在60年代還保留有民間古老的大鑼大鼓,后改用川戲鑼鼓代替。
相關詞語
- nián dài年代
- lì dài歷代
- dài lǐ rén代理人
- èr dài二代
- yào jià huán jià要價還價
- dāng dài當代
- dài jià代價
- hái shì還是
- dài yán代言
- xiàn dài huà現代化
- rén mín dài biǎo人民代表
- huán dōng shān還東山
- dài xiè代謝
- xīn chén dài xiè新陳代謝
- hái dōu還都
- huán dōng還東
- hái huì還會
- hái lái還來
- dài tì代替
- dài mǎ代碼
- shí dài時代
- bǎi dài百代
- xiàn dài現代
- qǔ dài取代
- hòu dài后代
- jiāo dài交代
- dài biǎo代表
- yǐ yá huán yá以牙還牙
- tǎo jià huán jià討價還價
- dài chēng代稱
- yī dài一代
- dài lǐ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