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è chuàng
注音ㄘㄜˋ ㄔㄨㄤˋ
繁體惻愴
⒈ ?哀傷。
⒈ ?哀傷。
引漢 荀悅 《漢紀·文帝紀論》:“夫 賈誼 過 湘水,弔 屈原,惻愴慟懷,豈徒忿怨而已哉!”
宋 秦觀 《田居》詩之三:“辛勤稼穡事,惻愴田疇語;得穀不敢儲,催科吏旁午。”
金一 《文學上之美術觀》:“述德故文體瑰偉,誌哀則文詞惻愴。”
⒈ ?悲憂、哀傷。晉·陸機〈門有車馬客行〉:「借問邦族間,惻愴論存亡。」南朝梁·劉勰也作「惻怛」。
引《文心雕龍·哀吊》:「及相如之吊二世,全為賦體,桓譚以為其言惻愴,讀者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