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ì huò
注音ㄅ一ˋ ㄏㄨㄛˋ
繁體避禍
⒈ ?猶避害。
⒈ ?猶避害。
引漢 焦贛 《易林·家人之困》:“避禍迯殃,身全不傷。”
《宋書·王景文傳》:“有心於避禍,不如無心於任運。”
金 元好問 《臨汾李氏任運堂》詩之二:“履危恨無機,避禍欣有策。”
明 方孝孺 《答鄭仲辯書》之一:“所圖既不果,避禍畏事,不能昭雪明德,揚於殿陛,以揭其忠誠,皆不肖無狀之罪。”
⒈ ?躲避災害。
引《三國演義·第一一五回》:「將軍在外掌握兵權,人不能圖,可以避禍。」
近逃難
1., 一方面以避禍全身,另一方面幻想通過隱逸實現對現實的超越。
2.迎端午,共歡度,拋除煩惱留不住;喝雄黃,戴香包,驅邪避禍去五毒;賽龍舟,打龍鼓,事業順利競相度;吃粽子,送祝福,愿你美滿又富足;端午快樂!
3.我家原本住在北方邊境的一個小鎮上,后來全家人被突厥殺了,我跟著丈夫躲避禍亂,來到河口鎮安家立業。
4.因果往復,福地豈能避禍;天魔擾嚷,魍魎覬覦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