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iǎn dàn
注音ㄅ一ㄢˇ ㄉㄢˋ
繁體扁擔
詞性名詞
⒈ ?扁圓長條形挑、抬物品的竹木用具。
英carrying pole; shoulder-pole;
⒈ ?一種扁而長的挑物工具。用竹或木制成。
引《古尊宿語錄·佛眼普說語錄》:“一似村里人把扁擔共上將軍鬭,我者里七事隨身,手中是 關羽 八十斤刀,他便把扁擔劈頭打一棒。”
《水滸傳》第九七回:“忽見崖畔林中走出一個樵者,腰插斧柯,將扁擔做個拐杖,一步一步捉腳兒走上崖來。”
沈從文 《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至于我那地方的大人,用單刀扁擔在大街上決斗本來不算回事。”
⒈ ?竹制或木制的扁長形,用來挑物的器具。也作「扁挑」、「匾擔」。
引《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他家租了一個破亭子,兩條扁擔,四個鄉里人歪抬著,也沒有執事。」
1.這是埃格勃說的??進城不用竹子扁擔挑兩桶滿滿的我們稱之為污物的東西回去。
2.朱正明拿兩個口袋裝了些雄縣麻雷子和靜海長鞭,楊旭庭裝成躉賣爆竹的小販,用扁擔一擔就出了鏢局。
3.這里面有五十多人是民兵,不少人帶著自制的獵槍,其余的則是五花八門,有扛鋤頭的,有拿著鍘草刀的,更有扛著老舊紅纓槍或者菜刀,扁擔的。
4.一彎腰,一直腰,那扁擔一顫,他便急匆匆向前奔去。
5.這首歌流行于陜西山西兩省交界地區,表現了主人公肩挑扁擔口唱歌謠步履輕快地向絳州進發的愉快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