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ào pìn
注音ㄅㄠˋ ㄆ一ㄣˋ
繁體報聘
⒈ ?舊時指代表本國政府到友邦回訪。
⒈ ?謂派使臣回訪他國。
引《左傳·宣公十年》:“秋, 劉康公 來報聘。”
《北齊書·后主紀(jì)》:“秋九月丙申, 周 人來通知,太上皇帝詔侍中 斛斯文略 報聘于 周。”
宋 蘇軾 《富鄭公神道碑》:“命宰相擇報聘者,時虜情不可測,羣臣皆莫敢行。”
⒈ ?一種外交禮節(jié)。為答謝鄰國的來訪,而前往該國訪問。也作「報命」。
引《左傳·宣公十年》:「諸侯之師伐鄭,取成而還,秋,劉康公報聘。」
1.“國難日亟,希兄移至*彎,共濟(jì)艱危,為盼!”宋子文基于盛意難卻,曾于1950年3月,專程赴臺報聘,短暫訪臺數(shù)日。
2.宋子文基于盛意難卻,曾于一九五0年三月,專程赴臺報聘,短暫訪臺數(shù)日。
3.宋子文基于盛意難卻,曾于1950年3月,專程赴臺報聘,短暫訪臺數(shù)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