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意

詞語解釋
下意[ xià yì ]
⒈ ?謂屈意;虛心和順。
⒉ ?出主意;作決定。
⒊ ?隨意。
引證解釋
⒈ ?謂屈意;虛心和順。
引《漢書·蒯通傳》:“彼 東郭先生、梁石君,齊 之俊士也,隱居不嫁,未嘗卑節(jié)下意以求仕也。”
《后漢書·皇后紀(jì)上·和熹鄧皇后》:“諸兄每讀經(jīng)傳,輒下意難問。”
周壽昌 注補正:“下意,猶《禮》‘下氣怡色’之謂也。難問,辨難詰問也。”
⒉ ?出主意;作決定。
引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賈充 初定律令,與 羊祜 共咨太傅 鄭沖 …… 羊 曰:‘上意欲令小加弘潤。’ 沖 乃粗下意。”
《梁書·元帝紀(jì)》:“﹝ 元帝 ﹞初生患眼, 高祖 自下意治之,遂盲一目,彌加愍愛。”
《魏書·崔休傳》:“休 久在臺閣,明習(xí)典禮,每朝廷疑議,咸取正焉。諸公咸相謂曰:‘ 崔尚書 下意處,我不能異也。’”
⒊ ?隨意。
引《醒世姻緣傳》第二七回:“下意的送二兩銀子,也不叫他住二日,就打發(fā)他家去了!”
國語辭典
下意[ xià yì ]
⒈ ?委屈己意。
引《漢書·卷四五·蒯通傳》:「彼東郭先生、梁石君,齊之俊士也,隱居不嫁,未嘗卑節(jié)下意以求仕也。」
⒉ ?虛心求教。
引《后漢書·卷一〇·皇后紀(jì)上·和熹鄧皇后紀(jì)》:「諸兄每讀經(jīng)傳,輒下意難問。」
⒊ ?決定、主張。
引《魏書·卷六九·崔休傳》:「諸公咸相謂曰:『崔尚書下意處,我不能異也。』」
《梁書·卷五·元帝本紀(jì)》:「初生患眼,高祖自下意治之,遂盲一目,彌加愍愛。」
⒋ ?隨意、隨便。
引《醒世姻緣傳·第二七回》:「下意的送二兩銀子,也不叫他住兩日,就打發(fā)他家去。」
分字解釋
※ "下意"的意思解釋、下意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wǎng)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站在原地瞻仰片刻,忽的想起后世在墓闕重門上看到的一副楹云,下意識的低聲吟誦起來:“正所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2.范老頭子似乎下意識地認為這個人是"東床坦腹"的王導(dǎo),也許將來可以做得他家乘龍快婿的。
3.傾前間下意識拉緊破損后老往下滑衣肩,少女姿勢別扭地取出長近兩米的光滑斷齒。
4.我腦子里只能想棋,只能思考棋子的運動,象棋的問題。有時候我醒過來,額上汗津津的,我發(fā)現(xiàn),我甚至在睡夢中大概也在下意識地下棋,要是我夢見人,那么這些人也跟車、象一樣地移動,也跳著馬步或進或退。
5.看了看四周房間擺設(shè),又看了看地上的麒麟鼠,杜重霄下意識地伸手入懷,待掏出一手黑灰后,方恍然大悟道:“幸虧師尊他老人家的‘歸去來兮符’!”。
6.“來幾籠燒賣?”口氣不容置疑,你會下意識的選擇數(shù)量而不能拒絕他們家這個祖?zhèn)魇炙嚒?/p>
7.此種選擇性執(zhí)法的現(xiàn)狀在某種意義上丑化了“誹謗罪”的公眾形象,公眾往往下意識地認為它墮落成了權(quán)力機關(guān)羅織構(gòu)陷的工具。
8.你跟一人分手,也是和她的一切告別,你再也不去以前跟她常去的飯館吃飯,關(guān)掉你跟她一起開的博客主頁,曾經(jīng)有一部電影的一個橋段讓她莫名其妙的哭起來并在你肩上噌來蹭去,這以后你在看到這部電影的時候總會扭頭閃開這個橋段,并且下意識的把肩膀收起來。江南
9.那天當(dāng)我在收拾家中小馬丁用過的瓶子湯匙及其他可能使我女兒觸景生情的物品時,下意識地將小馬丁放置在師父法相旁。
10.從一個人的衣著、面色、下意識的小動作、偶爾吐出的個別話語,他的精神狀態(tài)基本上昭然若揭。
相關(guān)詞語
- yì jú意局
- shēn xià身下
- dī shēng xià qì低聲下氣
- mín yì民意
- yì shí意識
- xià fāng下方
- tiān xià天下
- bù hǎo yì sī不好意思
- suí yì隨意
- yī xīn yī yì一心一意
- jué yì決意
- yǒu yì有意
- tóng yì同意
- xià miàn下面
- dé yì yáng yáng得意揚揚
- dǎ xià打下
- xīn yì心意
- xià diào下調(diào)
- xià huí下回
- xià jiàng下降
- wū xià jià wū屋下架屋
- xià cè下策
- hé yì合意
- xià bān下班
- shēn yì身意
- è yì惡意
- tiān xià dì yī天下第一
- chéng xīn zhèng yì誠心正意
- shǒu xià手下
- yì jiàn意見
- yì xiǎng bù dào意想不到
- xià chē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