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至

詞語解釋
須至[ xū zhì ]
⒈ ?猶必須,一定。
⒉ ?舊時公文及執照結句習慣用語。
引證解釋
⒈ ?猶必須,一定。
引宋 邵雍 《人物吟》:“人破須至護,物破須至補。”
宋 曾鞏 《奏乞回避呂升卿狀》:“今 升卿 任 江西 監司, 洪州 在其統屬,須至陳乞回避。”
《二程遺書》卷十七:“然 孔子 答之者,以 陳司敗 必俟其反命,故須至答也。”
⒉ ?舊時公文及執照結句習慣用語。
引宋 朱熹 《減木炭錢曉諭》:“竊恐鄉村人戶未能通知,須至散榜曉示者。”
清 翟灝 《通俗編·政治》:“須至:今公文中習為定式。問其義,則無能言之。據《歐陽公集·相度銅利牒》云:‘無至悮事者。’《五保牒》云:‘無至張皇鹵莽者。’亦俱用之篇末。大抵戒之曰‘無至’,勸之曰‘須至’,其辭僅反正不同耳。”
國語辭典
須至[ xū zhì ]
⒈ ?一定。
引宋·文同〈吳公惠酒因謝〉詩:「須至開筵召佳客,為公連夜賞郫筒。」
⒉ ?公文的結尾用語。表示結束。如文憑則曰「須至文憑者」,護照則曰「須至護照者」 。
分字解釋
※ "須至"的意思解釋、須至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取境之時,須至難、至險,始見奇。
2.負所得稅的任何方案必須至少包括3個方面:最低收入,邊際稅率及中斷點。
3.不管任何方面,每天必須至少做一次“進步一點點”,并有意識的提高。
4.自言自語產生在最初的無意識的反應之后,如果最初的無意識反應是認知被扭曲,情緒反應逐漸增強,則可能不是起源于無意識;然而它常常是如此地難以顯而易見,以至于它必須至少架起一座通往潛意識的橋梁。
5.引腳的邊緣和阻擋層必須至少有半數的最小間距離開單元的邊界。
相關詞語
- zhì jīn至今
- sān zhì三至
- zhú jié xū竹節須
- xiē xū些須
- xū suǒ須索
- zhì shèng至圣
- zhí zhì直至
- bì xū必須
- zhì jí至極
- shèn zhì甚至
- yǐ zhì以至
- jìng zhì竟至
- jié zhì截至
- rén zhì yì jìn仁至義盡
- zhì jiāo至交
- zhì qīn至親
- zhì yú至于
- zhì fǎ至法
- zhì chéng至誠
- zhì shàng至上
- zhì duō至多
- xià zhì夏至
- lái zhì來至
- xū xiē須些
- zhōu zhì周至
- bèi zhì備至
- xíng zhì行至
- èr zhì二至
- zhì cǐ至此
- zhì zhèng至正
- xū yào須要
- nán zhì南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