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īng fēi
注音ㄐ一ㄥ ㄈㄟ
繁體荊扉
⒈ ?柴門。
⒈ ?柴門。
引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shī)之二:“白日掩荊扉,對(duì)酒絶塵想。”
北周 庾信 《枯樹賦》:“沉淪窮巷,蕪沒荊扉。”
唐 岑參 《西掖省即事》詩(shī):“官拙自悲頭白盡,不如巖下偃荊扉。”
宋 陸游 《野興》詩(shī):“從今謝人事,終日掩荊扉。”
清 黃景仁 《步從云溪?dú)w偶作》詩(shī):“太息歸荊扉,燈火慘不紅。”
⒈ ?用荊條編成的柴門。唐·王維〈渭川田家〉詩(shī):「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唐·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詩(shī):「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也作「荊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