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ǔ shí
注音ㄨˇ ㄕˊ
繁體五識
⒈ ?佛教語。指眼、耳、鼻、舌、身五根同色、聲、香、味、觸五境相合時所發生的五種感覺。佛教語。指業識、轉識、現識、智識、相續識。佛家以此說明眾生界和器世界的“妄現”。參閱唐·元曉《起信論疏》卷上。
⒈ ?佛教語。指眼、耳、鼻、舌、身五根同色、聲、香、味、觸五境相合時所發生的五種感覺。參閱 隋 智顗 《法界次第》卷上。
引《梁書·武帝紀下》:“三月己未,詔曰:‘朕四聰既闕,五識多蔽,畫可外牒,或致紕繆。’”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即五識見分正緣五塵以為相分之時,五識亦未嘗自起分別?!?/span>
⒉ ?佛教語。指業識、轉識、現識、智識、相續識。佛家以此說明眾生界和器世界的“妄現”。參閱 唐 元曉 《起信論疏》卷上。
1.老者每走一步,腳下并蒂蓮花盛開,一點笑言,卻已是百花齊放,老者越來越近,似能聽到那腳步聲在心底蕩起一圈圈漣漪!“冷姑娘,戒五識!”。
2.竊思古人讀書有唾壺敲缺之雅事;千載之下,吾復有聲振屋瓦之壯舉乎!且為一詩,聊以解嘲!農歷癸巳年八月初五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