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義

詞語解釋
禮義[ lǐ yì ]
⒈ ?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以及與此相適應的一套禮節儀式即為禮,合于這些的做法即為義。
例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孟子·告子上》
英rite and morality to carry out in the feudalist society;
引證解釋
⒈ ?禮法道義。禮,謂人所履;義,謂事之宜。
引《詩·衛風·氓序》:“禮義消亡,淫風大行。”
《禮記·冠義》:“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而后禮義備。”
《漢書·禮樂志》:“至 文帝 時, 賈誼 以為 漢 承 秦 之敗俗,廢禮義,捐廉恥。”
宋 王安石 《上皇帝萬言書》:“而朝廷嘗奬之以禮義者,晚節末路,往往怵而為姦。”
清 魏源 《圣武記》卷六:“有國家者,禮義以為防,城郭甲兵以為固。”
⒉ ?同“禮儀”。
引《禮記·樂記》:“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數,制之禮義。”
按《漢書·禮樂志》作“制之禮儀”。 漢 賈誼 《新書·胎教》:“然后,為王太子懸弧之禮義。”
盧文弨 校注:“義,讀為儀。”
《漢書·陸賈傳》:“於是 佗 迺蹶然起坐,謝 賈 曰:‘居蠻夷中久,殊失禮義。’”
國語辭典
禮義[ lǐ yì ]
⒈ ?禮法道義。
引《詩經·衛風·氓·序》:「禮義消亡,淫風大行。」
《管子·版法》:「必順于禮義,故不禮不勝天下。」
⒉ ?禮儀,禮節儀式。
引《詩經·周南·關雎序》:「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
《西游記·第三〇回》:「唐僧乃上邦人物,必知禮義。」
分字解釋
※ "禮義"的意思解釋、禮義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近音詞、同音詞
- lì yì利益
- lǐ yí禮儀
- lí yì離異
- lì yì立意
- lì yì吏役
- lì yì吏議
- lí yì謧詍
- lì yì勵翼
- lí yì鱺鯣
- lǐ yì禮意
- lǐ yì禮誼
- lí yī褵依
- lí yì黎邑
- lǐ yī禮衣
- lì yì麗億
- lǐ yì禮異
- lǐ yī禮揖
- lǐ yī俚醫
- lǐ yì理弋
- lí yì驪邑
- lǐ yī里衣
- lí yì離意
- lǐ yì理意
- lǐ yì李益
- lì yì力役
- lǐ yǐ邐迤
- lí yì離易
- lǐ yì理詣
- lǐ yì理義
- lì yì立邑
- lì yí立儀
- lì yì歷意
- lǐ yí禮遺
- lì yì麗逸
- lǐ yì理議
- lǐ yì里役
- lì yì立義
- lì yì厲疫
- lǐ yǐ邐倚
- lǐ yì理繹
- lì yì厲翼
- lì yì癘疫
- lì yì沴疫
- lì yì戾疫
- lì yì立異
- lì yì隸役
詞語組詞
造句
1.什么?做人要講究禮義廉恥,還要忠孝兩全?要有誠信有道義,還要善于奉獻于眾人,護衛國家,忠誠于家庭?做人也未免忒麻煩了!
2.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經途經好其人愛戴教授自己的人虛心向他們求教。隆禮尊崇禮義。
3.沿襲優良家風,世代和睦相處“久伯崇尚守,世大樂雍熙,有緣生貴子,積累造洪基,禮義傳先盛,忠清裕后綿……”這是徐氏族譜上記載之世系。
4.我們國家一向堅持原則,講求信用,平等待人,歷來被譽為禮義之邦。
5.“民無廉恥,不可治也。非修禮義,廉恥不立。民不知禮義,法弗能正也。”引。
6.只是,倭仁不懂得政治制度為何事,依然尊奉古圣先賢的禮義人心的說教,不足為訓。
7.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8.一百零八、禮義法度者,應時而變者也。
相關詞語
- yì zhàn義戰
- zhàng yì zhí yán仗義執言
- jiā yì shì嘉義市
- tóng yì cí同義詞
- yì jīng義經
- míng yì gōng zī名義工資
- lǐ yí禮遺
- tóng yì yǔ同義語
- zhǐ yì旨義
- dà yì miè qīn大義滅親
- xiá yì狹義
- yì yǒng義勇
- jīng yì rù shén精義入神
- yì fù義父
- zhēn yì真義
- yì xíng義刑
- yì yín義淫
- jiàn yì gǎn wéi見義敢為
- yì dù義度
- yì juān義捐
- yì chǐ義齒
- jí tǐ zhǔ yì集體主義
- guān liáo zhǔ yì官僚主義
- yì jù義據
- sān guó yǎn yì三國演義
- cí jiǎn yì gāi辭簡義賅
- qí yì歧義
- yīn yì音義
- yì shè義社
- bīn bīn yǒu lǐ彬彬有禮
- yí yì疑義
- yì gōng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