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

詞語解釋
檢舉[ jiǎn jǔ ]
⒈ ?向有關(guān)部門或組織揭發(fā)違法、犯罪行為。
例檢舉逃犯。
英expose an offence; report(an offence)to the authorities;
⒉ ?薦拔。
英recommend;
引證解釋
⒈ ?揭發(fā)他人的過失、罪行。
引《西游記》第二三回:“只是多拜 老孫 幾拜,我不檢舉你就罷了。”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七:“中學,大學,一律施行大檢舉,幾乎每個學校都有許多教員與學生被捕。”
⒉ ?猶選擇。
引宋 蘇軾 《杭州上執(zhí)政書之二》:“伏望相公一言,檢舉成法,自朝廷行下,使五穀通流,公私皆濟。”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一:“宰臣 呂大防 等言,昨奉圣旨宣諭,皇帝納后有期,已令入內(nèi)侍省檢舉施行者。”
《續(xù)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今條具當今弊政與夫捄正之宜,請檢舉行之。”
⒊ ?薦拔。
引宋 李光 《與胡邦衡書》:“郊赦雖有檢舉之文,仇人在朝,固已絶望,死生禍福,定非偶然。”
《續(xù)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十九年》:“丙申,詔責授 建寧軍 節(jié)度副使、 昌化軍 安置 李光,永不檢舉。”
國語辭典
檢舉[ jiǎn jǔ ]
⒈ ?舉發(fā)他人行為的過失或違法的情事。
引《西游記·第二七回》:「你在這荒郊野外,一連打死三人,還是無人檢舉。」
例如:「檢舉匪諜,人人有責」。
反包庇 庇護
⒉ ?撿擇舉出。
引宋·蘇軾〈杭州上執(zhí)政書〉:「伏望相公一言,檢舉成法。自朝廷行下,使五谷通流,公私皆濟。」
⒊ ?薦舉拔用。
引《續(xù)資治通鑒·卷一二八·宋高宗紹興二十年》:「丙申,詔責受建寧軍節(jié)度副使、昌化軍安置李光,永不檢舉。」
分字解釋
※ "檢舉"的意思解釋、檢舉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wǎng)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如果誰對揭發(fā)檢舉的群眾進行打擊報復,誰就將受到黨紀國法的懲處。
2.某乙老神在在的說:“白癡!你想會有誰愿意去檢舉她呢?”。
3.如果誰對揭發(fā)檢舉的群眾進行打擊報復,誰就將受到黨紀國法的懲處。
4.三,由于李國秋嚴重違紀違法,包庇劉建明的違法犯罪事實,在核子村廣大黨員,人民群眾的多次揭發(fā)檢舉下,*共長順縣紀委秉公執(zhí)法,派員調(diào)查核實后,于。
5.據(jù)《亞洲周刊》報道,這一網(wǎng)站除作為官方宣傳工具之外,更是讓一般百姓能向當局檢舉貪官污吏、申冤吐氣的便捷通道。
6.第四十二條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quán)的,任何人可以向侵權(quán)人所在地或者侵權(quán)行為地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guān)控告或者檢舉。
7.如果誰對揭發(fā)檢舉的群眾進行打擊報復,誰就將受到黨紀國法的懲處。
8.被迫出來辯解的政府此時發(fā)現(xiàn),自己不僅要回應(yīng)對職責不明卻享受高薪的指控,還不得不受理對被任命者國籍問題的檢舉。
9.話說包拯到陳州后,明察暗訪,克扣災(zāi)款的官吏及知情者知道包拯疾惡如仇六親不認,紛紛自首和檢舉,供出無惡不作的人是朝廷派往陳州放賑的龐昱。
10.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簡耐特?拿破利塔諾,稱前聯(lián)邦圣地亞哥檢舉人艾倫?貝司為第一個“邊境沙皇”。
相關(guān)詞語
- jǔ dòng舉動
- jǔ bàn舉辦
- yī jǔ yī dòng一舉一動
- jiǎn zhèng guān檢正官
- jiǎn chá檢查
- jiǎn yàn檢驗
- xuǎn jǔ選舉
- yí jǔ儀舉
- jǔ wú yí cè舉無遺策
- yì jǔ逸舉
- zhì jiǎn質(zhì)檢
- tǐ jiǎn體檢
- yí jǔ移舉
- jǔ bù shèng jǔ舉不勝舉
- jiǎn chá檢察
- jǔ xíng舉行
- yī jǔ一舉
- yì jǔ義舉
- jǔ shì舉事
- jǔ mù舉目
- jǔ yī fèi bǎi舉一廢百
- jǔ zhǔ舉主
- bèi jǔ備舉
- míng jǔ明舉
- jǔ fán舉凡
- jǔ zuò舉坐
- jiǎn jiān檢奸
- jiǎn diǎn檢點
- jǔ zú qīng zhòng舉足輕重
- jiān jiǎn監(jiān)檢
- tái jiǎn臺檢
- yī jīng jǔ一經(jīng)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