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ù lán
注音ㄈㄨˋ ㄌㄢˊ
繁體負韊
⒈ ?亦作“負?”。亦作“負籣”。
⒉ ?《史記·魏公子列傳》:“趙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負韊矢,為公子先行。”裴骃集解引呂忱曰:“韊盛弩矢。”后以“負韊”指背負革制的箭筒。
⒈ ?亦作“負籣”。
引《史記·魏公子列傳》:“趙王 及 平原君 自迎公子於界, 平原君 負韊矢,為公子先行。”
裴駰 集解引 呂忱 曰:“韊盛弩矢。”
后以“負韊”指背負革制的箭筒。 《漢書·韓延壽傳》:“令騎士兵車四面營陳,被甲鞮鞪居馬上,抱弩負籣。”
顏師古 注:“籣,盛弩矢者也,其形如木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