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靡

詞語解釋
靡靡[ mǐ mǐ ]
⒈ ?猶遲遲。遲緩貌。
⒉ ?引申為逐漸,漸漸。
⒊ ?草隨風倒伏貌。
⒋ ?引申為隨順貌。
⒌ ?紛亂貌。
⒍ ?柔弱,頹靡。
⒎ ?華美;明麗。
⒏ ?綿延不絕。
⒐ ?娓娓動聽貌。
⒑ ?零落稀疏貌。
引證解釋
⒈ ?猶遲遲。遲緩貌。
引《詩·王風·黍離》:“行邁靡靡,心中搖搖。”
毛 傳:“靡靡,猶遲遲也。”
⒉ ?引申為逐漸,漸漸。
引晉 陶潛 《己酉歲九月九日》詩:“靡靡秋已夕,凄凄風露交。”
元 鄭彝 《續蘭亭會補山陰令虞國詩》:“靡靡時運近,期焉撫岏巑。”
⒊ ?草隨風倒伏貌。
引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薄草靡靡,聯延夭夭。”
晉 陸機 《擬青青河畔草》詩:“靡靡江離草,熠燿生河側。”
《云笈七籤》卷八六:“有石藍之花,輕而堅勁,一枝千花,千年一開,隨風靡靡。”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游天臺山日記》:“循路登絶頂,荒草靡靡,山高風冽。”
⒋ ?引申為隨順貌。
引《書·畢命》:“商 俗靡靡,利口惟賢。”
孔穎達 疏:“靡靡者,相隨順之意。”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今陛下以嗇夫口辯而超遷之,臣恐天下隨風靡靡,爭為口辯而無其實。”
宋 葉適 《修職郎吳君墓志銘》:“世有能操養士之柄,而恣其衣食之求,則威望自尊,而士靡靡從之,何咎之有?”
⒌ ?紛亂貌。
引南朝 齊 謝朓 《杜若賦》:“枝靡靡而葉傾。”
宋 洪邁 《夷堅乙志·海中紅旗》:“顧見洪濤間,紅旗靡靡,相逐而下。”
明 高啟 《九日無酒步至西汀閑眺》詩:“悠悠寒川駛,靡靡晴巒矗。”
⒍ ?柔弱,頹靡。參見“靡靡之音”。
引宋 蘇軾 《謝南省主文啟·歐陽內翰》:“自昔 五代 之餘,文教衰弱,風俗靡靡,日以涂地。”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鳳陽士人》:“音聲靡靡,風度狎褻。”
梁啟超 《讀<陸放翁集>詩》:“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
⒎ ?華美;明麗。
引《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間徙倚於東廂兮,觀夫靡靡而無窮。”
李善 注引《方言》 郭璞 注:“靡靡,細好也。”
元 李序 《嗽金鳥行》:“美人自搗明月珠,赤玉盤中光靡靡。”
清 龔自珍 《與吳虹生書》之十二:“江春靡靡,所至山川景物,好到一分,則憶君一分。”
⒏ ?綿延不絕。
引三國 魏 曹植 《節游賦》:“觀靡靡而無終,何渺渺而難殊。”
宋 王安石 《留題三祖山谷寺石壁》詩:“水冷冷而北出,山靡靡以旁圍。”
《剪燈新話·太虛司法傳》:“大異 回顧,猶聞諠譁之聲,靡靡不已。”
⒐ ?娓娓動聽貌。
引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張茂先 論《史》《漢》,靡靡可聽。”
《舊唐書·馬周傳》:“馬君 論事……一字不可加,一字不可減,聽之靡靡,令人忘倦。”
⒑ ?零落稀疏貌。
引《文選·陸機<嘆逝賦>》:“親落落而日晞,友靡靡而愈索。”
張銑 注:“靡靡,少貌。”
明 高啟 《秋懷》詩之十:“靡靡皋蘭衰,嗈嗈渚鴻吟。”
國語辭典
靡靡[ mǐ mǐ ]
⒈ ?遲緩。
引《詩經·王風·黍離》:「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晉·王贊〈雜詩〉:「胡寧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⒉ ?草隨風倒伏相依的樣子。
引《文選·宋玉·高唐賦》:「薄草靡靡,聯延夭夭。」
⒊ ?頹廢淫蕩。
引《韓非子·十過》:「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為靡靡之樂也。」
《聊齋志異·卷二·鳳陽士人》:「音聲靡靡,風度狎褻。」
⒋ ?盡。
引《文選·陸機·嘆逝賦》:「親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
⒌ ?細好。
引《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閑徙倚于東廂兮,觀夫靡靡而無窮。」
分字解釋
※ "靡靡"的意思解釋、靡靡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夕陽西下,小鎮中心仍聚集著許多酣醉的年輕人,靡靡之音和炸魚薯條的氣味混雜在一起,從海邊的娛樂中心里彌漫開來。
2.靡靡之聲飄然而起,余音繞梁之感不絕于耳,此時此刻眾人好似看見一坐傲然聳立的大山,琴聲若隱若現間,猶見高山之巔,云霧纏繞,宛如神宗腹地一般飄忽不定。
3.這首歌曲的內容實在不雅,可以稱為靡靡之音了。
4.和平的時代,靡靡之聲蔓延,校園首當其沖。
5.當閃爍的霓虹燈深深地刺痛了我的眼睛時;當充斥著校園里的靡靡之音灌饅我的耳朵時;當展現在我面前人們一雙雙冷漠的眼睛時。這個時候我才想起心靈的那個安靜,祥和的家園已離我漸行漸遠了。
6.這首歌曲的內容實在不雅,可以稱為靡靡之音了。
7.只可惜左懋第這一番良苦用心、金玉之言,對整日沉浸在溫柔之鄉、靡靡之音中的弘光皇帝來說,猶如虛化之夢轉瞬即逝。
8.那些靡靡之音,聽了就讓人肉麻,純粹是無病呻吟。
9.當閃爍的霓虹燈深深地刺痛了我的眼睛時;當充斥著校園里的靡靡之音灌饅我的耳朵時;當展現在我面前人們一雙雙冷漠的眼睛時。這個時候我才想起心靈的那個安靜,祥和的家園已離我漸行漸遠了。
10., 秦凡看準時機,果斷把刀鋒女王推倒在一處灌木叢中,灌木叢頓時響起了連綿不絕的靡靡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