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ǐ xìn
注音ㄑ一ˇ ㄒ一ㄣˋ
繁體起釁
⒈ ?見“起釁”。
⒈ ?亦作“起釁”。挑起事端;尋釁。見“起釁”。
引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二折:“為甚來行兇,為甚來起釁。是那個(gè)主謀,是那個(gè)見人?”
明 李東陽 《友愛堂記》:“人之所欲莫甚於袵席,亦莫甚於貨利,家之為禍恒必由之。 京兆 之 田,汝南 之 繆,清河 之 乙,皆以此起釁。”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shí)·典獄》:“詐稱 李春孩 駡伊等為賊,起釁致斃。”
蔡?hào)|藩 《清史通俗演義》第六六回:“據(jù)卑府意見,還是向 英 領(lǐng)事處,問明起釁情由。”
⒈ ?挑起沖突。也作「啟釁」。
引《儒林外史·第四三回》:「究出起釁情由,再行治罪。」
1.由于首領(lǐng)尚未發(fā)話,他們也不敢輕起釁端,所以只是略作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