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è dāo
注音ㄐ一ㄝˋ ㄉㄠ
詞性名詞
⒈ ?僧人所佩帶的刀,戒律規(guī)定只準(zhǔn)割衣物用,不許殺生。
英Buddhist monk's knife;
⒈ ?僧人的佩刀,出行所攜用具之一。按戒律只供割切三衣(袈裟)之用,不得用以殺生,故稱。
引宋 贊寧 《僧史略》卷上:“禪師持澡罐、漉囊、錫杖、戒刀、斧子、針筒,此皆為道具。”
《水滸傳》第三回:“直教禪杖打開危險(xiǎn)路,戒刀殺盡不平人。”
⒈ ?舊時(shí)僧人所佩的刀。
引《董西廂·卷二》:「腰間戒刀,是舊時(shí)斬虎誅龍劍,一從殺害的眾生厭,掛在壁上,久不曾拈。」
《西游記·第二二回》:「悟空,取戒刀來,與他落發(fā)。」
英語Buddhist monk's knife (not used for killing)?
法語couteau de moine bouddhiste
1.物不平則鳴,社會(huì)不平是造成“以武犯禁”的根本原因,也是織就中國人俠客情結(jié)的歷史根源,誠如《水滸傳》所言:“禪杖打開危險(xiǎn)路,戒刀殺盡不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