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師

詞語解釋
帝師[ dì shī ]
⒈ ?帝王的老師。
⒉ ?元僧官名。元制,皇帝即位初,例從梵僧受佛戒,故歷朝皆尊一僧為帝師。帝師兼領(lǐng)宣政院,管理全國佛教和藏族地區(qū)政教事務(wù)。
⒊ ?古星名。
引證解釋
⒈ ?帝王的老師。
引《史記·留侯世家》:“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 良 足矣。”
《漢書·朱云傳》:“至 成帝 時(shí),丞相故 安昌侯 張禹 以帝師位特進(jìn),甚尊重。”
唐 李咸用 《題陳處士山居》詩:“樵童牧豎勞相問,巖穴從來出帝師。”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張公神道碑》:“五世食 韓,并為正卿,厥生帝師,首造大 漢。”
⒉ ?元 僧官名。 元 制,皇帝即位初,例從梵僧受佛戒,故歷朝皆尊一僧為帝師。帝師兼領(lǐng)宣政院,管理全國佛教和藏族地區(qū)政教事務(wù)。參閱《元史·釋老傳·八思巴》。
引《元史·世祖紀(jì)一》:“以梵僧 八合思八 為帝師,授以玉印,統(tǒng)釋教。”
⒊ ?古星名。
引《晉書·天文志上》:“五諸侯五星,在東井北……一曰帝師,二曰帝友,三曰三公,四曰博士,五曰太史。”
國語辭典
帝師[ dì shī ]
⒈ ?帝王的老師。
引《漢書·卷六七·朱云傳》:「至成帝時(shí),丞相故安昌侯張禹以帝師位特進(jìn),甚尊重。」
⒉ ?元制,皇帝即位初,按例從梵僧受佛戒,故歷朝皆尊一僧為帝師。帝師兼領(lǐng)宣政院,管理金國佛教和藏族地區(qū)政教事務(wù)。
引《元史·卷四·世祖紀(jì)》:「以梵僧八合思八為帝師,授以玉印,統(tǒng)釋教。」
分字解釋
※ "帝師"的意思解釋、帝師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wǎng)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近音詞、同音詞
- dí shì的是
- dì shì地勢(shì)
- dī shì的士
- dì shì地市
- dí shì敵視
- dǐ shì抵飾
- dǐ shì抵事
- dí shí的實(shí)
- dǐ shì抵視
- dǐ shí厎石
- dǐ shì底事
- dǐ shǐ邸史
- dì shì帝世
- dǐ shí詆時(shí)
- dí shì嫡室
- dǐ shí底石
- dì shí帝食
- dì shì帝事
- dǐ shǐ砥矢
- dì shì諦諟
- dì shì地室
- dì shì諦視
- dì shī地師
- dī shī低濕
- dì shì諦眂
- dì shì地事
- dǐ shì砥世
- dǐ shì砥室
- dì shì帝釋
- dì shì帝室
- dì shì遞事
- dì shì睇視
- dǐ shí砥石
- dì shì第室
- dì shí諦實(shí)
- dǐ shì柢噬
- dì shǐ第使
詞語組詞
造句
1.康熙帝師、一代名相陳廷敬是康熙朝宰輔重臣,為官清廉,政績卓著,為國之能臣、吏之楷模,備受后人敬仰。
2.過不多時(shí),一個(gè)白衣少年昂然而入,見到中年人,長揖不拜:“草民李心,見過帝師。
3.元世祖創(chuàng)立行省分寄式中央集權(quán),直接統(tǒng)轄云南、東北等邊地,還以帝師領(lǐng)宣政院“政教合一”體制將吐蕃納入中國版圖。
4.葛家三代為官,均曾貴為帝師,尤其葛大人,博古通今,他甘愿放棄帝師尊號(hào),在白鹿書院當(dāng)名普通主講。
5.其中兩朝帝師翁同?不但書法成就極高,而且在政壇上也是叱咤風(fēng)云的人物。
相關(guān)詞語
- èr shī二師
- fǎ shī法師
- lǎo shī老師
- dà shī大師
- zhàn shī棧師
- lǜ shī律師
- dū shī督師
- xiān dì yí zhào先帝遺詔
- yì shī義師
- dùn shī頓師
- shī kè師課
- dì jì帝紀(jì)
- jiào shī教師
- yōng zhèng dì雍正帝
- mín shī民師
- shī yǒu師友
- shī niáng師娘
- dì dū帝都
- jī shī機(jī)師
- huì shī會(huì)師
- xīng shī興師
- dǎo shī導(dǎo)師
- dì lǐ shī地理師
- shuò shī碩師
- dì guó zhǔ yì帝國主義
- shī yòng師用
- shī shēng師生
- ēn shī恩師
- dì guó帝國
- dào guāng dì道光帝
- lǘ shī閭師
- fú shī符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