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í yí
注音ㄑ一ˊ 一ˊ
⒈ ?《詩(shī)·大雅·生民》:“誕實(shí)匍匐,克岐克嶷。”朱熹集傳:“岐嶷,峻茂之狀。”后多以“岐嶷”形容幼年聰慧。
⒈ ?后多以“岐嶷”形容幼年聰慧。
引《詩(shī)·大雅·生民》:“誕實(shí)匍匐,克岐克嶷。”
朱熹 集傳:“岐嶷,峻茂之狀。”
《東觀漢記·馬客卿傳》:“馬客卿 幼而岐嶷,年六歲,能接應(yīng)諸公,專對(duì)賓客。”
北魏 楊衒之 《洛陽(yáng)伽藍(lán)記·追光寺》:“略 生而岐嶷,幼則老成,博洽羣書。”
唐 李頎 《送劉四》詩(shī):“愛君少岐嶷,高視白云鄉(xiāng)。”
清 王晫 《今世說(shuō)·賞譽(yù)》:“許彝千 少便岐嶷,總角風(fēng)氣更進(jìn)。”
⒈ ?形容小孩才智出眾、聰明特異。
引《晉書·卷九·簡(jiǎn)文帝紀(jì)》:「幼而岐嶷,為元帝所愛。」
唐·李頎〈送劉四〉詩(shī):「愛君少岐嶷,高視白云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