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óng chóu
注音ㄊㄨㄥˊ ㄔㄡˊ
⒈ ?謂共同赴敵;對敵人表示共同的憤慨。指共同赴敵者。
⒈ ?謂共同赴敵;對敵人表示共同的憤慨。
引《詩·秦風·無衣》:“脩我戈矛,與子同仇。”
《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初, 魯肅 嘗勸 孫權 以 曹操 尚存,宜且撫輯 關羽,與之同仇,不可失也。”
清 陳夢雷 《李葆甫傳》:“吾義不與賊俱生,孰能與我同仇者乎?”
周恩來 《彭楊顏邢四同志被敵人捕殺經過》:“審問畢,回至看守所,五同志齊唱《國際歌》,以賦同仇,直影響了全所。”
⒉ ?指共同赴敵者。
引朱德 《出太行》詩:“兩岸烽煙紅似火,此行當可慰同仇。”
⒈ ?語出比喻一致對付仇敵。
引《詩經·秦風·無衣》:「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資治通鑒·卷六八·漢紀六十·獻帝建安二十四年》:「魯肅嘗勸孫權以曹操尚存,宜且撫輯關羽,與之同仇,不可失也。」
1.九一八日,風雨瀟瀟,慘痛記憶,仇恨刻骨,日月同悲,全國哀悼。警笛聲聲,追思往昔,緬懷先烈,展望今天,同仇敵愾。九一八紀念日,警鐘長鳴,勿忘國恥,努力奮斗,保衛中華!
2.戰士們同仇敵愾,臨危不懼,勇往直前,爭取最后的勝利。
3.戰士們同仇敵愾,臨危不懼,勇往直前,爭取最后的勝利。
4.因為國人同仇敵愾,所以能打敗日寇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