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iè xué
注音ㄊ一ㄝˋ ㄒㄩㄝˊ
繁體帖學
⒈ ?研究考訂法帖的源流和優(yōu)劣、拓本的先后好壞以及書跡的真?zhèn)魏臀淖謨热莸鹊囊婚T學問。以宗尚晉·王羲之、王獻之以下諸帖的書派,與“碑學”相對。
⒈ ?研究考訂法帖的源流和優(yōu)劣、拓本的先后好壞以及書跡的真?zhèn)魏臀淖謨热莸鹊囊婚T學問。
⒉ ?以宗尚 晉 王羲之、王獻之 以下諸帖的書派,與“碑學”相對。
引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尊碑》:“晉 人之書,流傳曰帖,其真跡至 明 猶有存者,故 宋 元 明 人之為帖學宜也。流及國朝,則不獨六朝遺墨,不可復覩,即 唐 人鉤本,已等鳳毛矣…… 道光 之后,碑學中興,蓋事勢推遷,不能自已也。”
⒈ ?一種崇尚臨帖的書派。由唐代的歐陽修、褚遂良臨刻王羲之〈蘭亭序〉首開其先。相對于 碑學而言。
⒉ ?專門研究考訂各種法帖的源流、時代、體制、優(yōu)劣、真?zhèn)巍热莸葐栴}的學問。如宋桑世昌之〈蘭亭考〉、黃伯思之〈法帖刊誤〉、清王澍之〈淳化秘閣法帖考〉等,便是這方面的著作。
1.碑帖鑒賞大家秦公在《秦說碑帖》中指出,從宋朝開始的碑學和帖學風靡了近千年,文人若不明碑帖,如同農夫不辨菽粟,木匠不辨繩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