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uī jué
注音ㄘㄨㄟ ㄐㄩㄝˊ
⒈ ?屋椽。
⒉ ?常喻擔(dān)負(fù)重任的人物。
⒊ ?與棟梁相對,喻指次要人物。
⒈ ?屋椽。
引《孔子家語·五儀解》:“君子入廟,如右,登自阼階,仰視榱桷,俯察幾筵。”
宋 王安石 《寄題郢州白雪樓》詩:“朱樓碧瓦何年有,榱桷連空欲驚矯。”
清 吳偉業(yè) 《途中遇雪即事言懷》詩:“塔迥埋榱桷,臺荒凍鼓鼙。”
⒉ ?常喻擔(dān)負(fù)重任的人物。
引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傷逝》:“孝武 山陵夕, 王孝伯 入臨,告其諸弟曰:‘雖榱桷惟新,便自有黍離之哀。’”
《北史·長生嵩長生平等傳論》:“平 識具該通,出內(nèi)流譽(yù),取諸開物成務(wù),蓋亦 有隋 之榱桷也。”
⒊ ?與棟梁相對,喻指次要人物。
引唐 元稹 《上門下裴相公書》:“及其為相也,構(gòu)致群材,使棟樑榱桷,咸適其用。”
宋 王禹偁 《酬種放徵君》詩:“相府一張紙,喚起久屈蠖。誠知有樑棟,未忍棄榱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