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é yán
注音ㄗㄜˊ 一ㄢˊ
繁體擇言
⒈ ?選擇適當的話。
⒉ ?敗言或不合法度的議論。擇,通“殬”。
⒈ ?選擇適當的話。
引《國語·晉語九》:“擇言以教子,擇師保以相子。”
《戰國策·魏策二》:“酒酣,請 魯君 舉觴。 魯君 興,避席擇言曰:‘昔者,帝女令 儀狄 作酒而美,進之 禹。禹 飲而甘之,遂疏 儀狄,絶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詞采》:“無論生為衣冠、仕宦,旦為小姐、夫人,出言吐詞當有雋雅雍容之度,即使生為僕從,旦作梅香,亦須擇言而發,不與凈、丑同聲。”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九章:“他高興時候,也和煩惱時候一樣,有點口不擇言的。”
⒉ ?敗言或不合法度的議論。擇,通“殬”。
引《書·呂刑》:“敬忌,罔有擇言在身。”
孫星衍 疏:“擇為殬假借字。 《説文》云:‘殬,敗也。’”
王引之 《經義述聞·尚書下》:“殬、斁、擇古音竝同。‘敬忌,罔有擇言在身’,言必敬必戒,罔或有敗言出乎身也。”
1., 美葉率先打破平靜,口不擇言的質問藍鱗。
2.我與這小販素未相識,他怎么知道我喜歡吃這冰糖葫蘆,這人說話口無擇言,定然三分真七分假,我可不要輕信于他。
3.聽蘇海如此一說,在場的所有人都是大吃一驚,心想這孩子說話未免也太口無擇言了吧。
4.老董雖然很吃驚包樂天的口無擇言,仍然哀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