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ùn tiān zhě cún,nì tiān zhě wáng
注音ㄕㄨㄣˋ ㄊ一ㄢ ㄓㄜˇ ㄘㄨㄣˊ,ㄋ一ˋ ㄊ一ㄢ ㄓㄜˇ ㄨㄤˊ
成語解釋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⒈ ?謂順從天道的就生存,違背天道的則滅亡。
⒈ ?謂順從天道的就生存,違背天道的則滅亡。
引《孟子·離婁上》:“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天下無道,小役大,弱役強。斯二者,天也。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明 無名氏 《鳴鳳記·二朝相爭》:“自古道順天者存,逆天者亡。皇上久厭兵革,方與 邵真人 修延熙萬壽清醮,大師要興兵,先已逆天了。”
亦作“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元 楊梓 《豫讓吞炭》第四折:“豈不聞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趙氏 既昌,合當順人應天,不宜苦苦直要報仇。”
《三國志通俗演義·孔明祁山破曹真》:“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 魏 帶甲百萬,良將三千,量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
⒈ ?順應天道必可長存,違逆天理將遭滅亡。明·王世貞也作「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引《孟子·離婁》:「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天下無道,小役大,弱役強。斯二者,天也。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鳴鳳記·第六出》:「自古道:『順天者存,逆天者亡。』皇上久厭兵革,方與邵真人修延熙萬壽清醮,太師要興兵,先已逆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