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é huǒ
注音ㄜˊ ㄏㄨㄛˇ
繁體訛火
⒈ ?亦作“訛火”。
⒉ ?怪火。
⒊ ?指磷火。
⒈ ?亦作“譌火”。
⒉ ?怪火。
引《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 章莪之山 ﹞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zhì)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譌火。”
郭璞 注:“譌亦妖訛字。”
袁珂 校注:“譌火,即怪火也。”
唐 柳宗元 《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感時書事》詩:“瘴氛恒積潤,訛火亟生煅。”
童宗說 注:“訛火,野火也。”
⒊ ?指磷火。
引清 俞樾 《倪烈婦傳》:“鬼車繞樹而能飛,訛火因風而明滅。”
⒈ ?野火。
引唐·柳宗元〈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感時書事奉寄澧州張員外使君五十二韻之作因其韻增至八十通贈二君子〉詩:「瘴氛恒積潤,訛火亟生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