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ǔ wèng
注音ㄐ一ㄡˇ ㄨㄥˋ
繁體酒甕
⒈ ?見“酒甕”。
⒈ ?亦作“酒罋”。盛酒的壇子。亦借指酒。
引《晉書·文苑傳·左思》:“﹝ 陸機 ﹞與弟 云 書曰:‘此間有傖父,欲作《三都賦》,須其成,當以覆酒甕耳。’及 思 賦出, 機 絶嘆伏,以為不能加也。”
《漢書·司馬相如傳上》“乃令 文君 當盧” 唐 顏師古 注:“郭璞 曰:‘盧,酒盧。’賣酒處累土為盧以居酒甕,四邊隆起,其一面高,形如鍛盧,故名盧耳。”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太湖詩·明月灣》:“但當乘扁舟,酒甕仍相隨。”
清 閻爾梅 《牧童曲》:“橋東酒家酒罋香,農夫辛苦何曾嘗。”
清 錢陸燦 《牡丹花下集同袁籜庵唐祖命方爾止張瑤星余淡心黃俞邰諸君子長句》:“諸公同日看花來, 鄧生 酒甕還重開。”
洪深 《申屠氏》第四本:“地下已經堆著三個空酒甕。”
1.酒甕琴書伴病身,熟諳時事樂于貧。寧為宇宙閑吟客,怕作乾坤竊祿人。詩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平生肺腑無言處,白發吾唐一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