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kǒu zhān
注音ㄎㄡˇ ㄓㄢ
⒈ ?謂口授其辭。謂作詩文不起草稿,隨口而成。
⒈ ?謂口授其辭。
引《漢書·游俠傳·陳遵》:“遵 馮幾,口占書吏,且省官事,書數百封,親疏各有意, 河南 大驚。”
宋 陸游 《南唐書·盧郢傳》:“郢 忽顧筆吏,口占使書,不竄易一字。 鉉 服其工。”
⒉ ?謂作詩文不起草稿,隨口而成。
引《漢書·朱博傳》:“閤下書佐入, 博 口占檄文。”
《資治通鑒·齊明帝建武二年》:“﹝帝﹞善屬文,多於馬上口占,既成,不更一字。”
朱自清 《冬天》:“S君 口占兩句詩道:‘數星燈火認漁村,淡墨輕描遠黛痕。’”
⒈ ?口中念出而不用筆墨起草的詩文,稱為「口占」。
引《漢書·卷八三·朱博傳》:「博口占檄文。」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口占一絕,為君送行。」
1.他的詩、詞、曲、賦以及四六文,都無一不精,無一不好,不論是口占、聯句、打詩鐘,他都可以不假思索,張口即來,這種倚馬才高的本事,堪稱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