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

詞語解釋
石室[ shí shì ]
⒈ ?古代宗廟中藏神主的石函。
⒉ ?指石造的墓室。
⒊ ?泛指石造之室。比喻極堅(jiān)固的防守設(shè)施。
⒋ ?古代藏圖書檔案處。
⒌ ?巖洞。
⒍ ?指傳說中的神仙洞府。
引證解釋
⒈ ?古代宗廟中藏神主的石函。
引《左傳·莊公十四年》“先君 桓公 命我先人,典司宗祏” 晉 杜預(yù) 注:“宗祏,宗廟中藏主石室。”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四》:“又東南逕 司馬子長 墓北,墓前有廟,廟前有碑。 永嘉 四年, 漢陽 太守 殷濟(jì) 瞻仰遺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樹桓。”
《新唐書·禮樂志三》:“建石室於寢園,以藏神主,至禘祫之歲,則祭之。”
⒉ ?指石造的墓室。
引《宋書·禮志二》:“漢 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獸、碑銘等物。”
唐 楊炯 《為薛令祭劉少監(jiān)文》:“石室兮沉沉, 蓬萊山 兮寂又陰。”
宋 葉適 《朱文昭母楊氏挽詞》:“古今歸石室,筆削紀(jì)萱堂。”
⒊ ?泛指石造之室。比喻極堅(jiān)固的防守設(shè)施。
引《三國志·吳志·賀邵傳》:“近 劉氏 據(jù)三關(guān)之險(xiǎn),守重山之固,可謂金城石室,萬世之業(yè),任授失賢,一朝喪沒,君臣係頸,共為羈僕。”
⒋ ?古代藏圖書檔案處。
引《史記·太史公自序》:“周 道廢, 秦 撥去古文,焚滅《詩》《書》,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圖籍散亂。”
晉 葛洪 《抱樸子·內(nèi)篇自序》:“雖不足以藏名山石室,且欲緘之金匱,以示識(shí)者。”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閲石室,啟金匱,抽裂帛,檢殘竹,欲其博練於稽古也。”
宋 司馬光 《神宗皇帝挽辭》之二:“它年紬石室,光大繼皇墳。”
清 錢謙益 《李自華父可守贈(zèng)承德郎刑部山東清吏司主事制》:“為觀於石室,視我贊書。”
⒌ ?巖洞。
引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吳王 知 范蠡 不可得為臣,謂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復(fù)置子於石室之中。’ 范蠡 曰:‘臣請(qǐng)如命。’”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鬱鬱西岳巔,石室青青與天連。”
《晉書·嵇康傳》:“康 又遇 王烈,共入山……又於石室中見一卷素書,遽呼 康 往取,輒不復(fù)見。”
唐 于鄴 《贈(zèng)隱者》詩:“石室掃無塵,人寰與此分。”
宋 蘇軾 《游桓山記》:“登 桓山,入石室。”
陳毅 《七星巖》詩:“石室嘆鉆天, 景福 祕(mì)地藏。”
⒍ ?指傳說中的神仙洞府。
引漢 劉向 《真君傳》:“赤松子 者, 神農(nóng) 時(shí)雨師也……數(shù)往 崑崙山 中,常止 西王母 石室中,隨風(fēng)雨上下。”
晉 陶潛 《搜神后記》卷一:“始興機(jī)山 東有兩巖,相向如鴟尾。石室數(shù)十所。經(jīng)過,皆聞?dòng)薪鹗z竹之響。”
《剪燈新話·申陽洞記》:“更前百步,豁然開朗,見一石室,榜曰:申陽之洞。守門者數(shù)人,裝束如昨夕廟中所睹。”
清 徐喈鳳 《會(huì)仙記》:“秋鴻 以扇拂壁,忽豁大門,肅 丹忱 入。洞中石室,別有天地。”
黃侃 章炳麟 《游仙聯(lián)句》:“石室坐 王母,旁揖 喬 松 儔。”
國語辭典
石室[ shí shì ]
⒈ ?宗廟中藏放祖先神主的屋室。
引《左傳·莊公十四年》:「典司宗祏」句下晉·杜預(yù)·注:「宗祏,宗廟中藏主石室。」
《新唐書·卷一三·禮樂志三》:「建石室于寢園以藏神主,至褅、祫之歲則祭之。」
⒉ ?古代藏書的地方。
引《史記·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周道廢,秦?fù)苋ス盼模贉缭姇拭魈檬摇⒔饏T玉版,圖籍散亂。」
《漢書·卷一·高帝紀(jì)下》:「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
⒊ ?石洞。
引《后漢書·卷八六·南蠻西南夷傳·南蠻傳》:「槃瓠得女,負(fù)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處險(xiǎn)絕,人跡不至。」
三國魏·曹植〈苦思行〉:「郁郁西岳巔,石室青蔥與天連。」
⒋ ?石造的屋室,比喻防守非常堅(jiān)固。
引《三國志·卷六五·吳書·賀邵傳》:「近劉氏據(jù)三關(guān)之險(xiǎn),守重山之固,可謂金城石室。」
⒌ ?石造的墳?zāi)埂?/p>
引《宋書·卷一五·禮志二》:「漢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獸、碑、銘等物。」
分字解釋
※ "石室"的意思解釋、石室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wǎng)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近音詞、同音詞
- shí shī實(shí)施
- shì shí事實(shí)
- shí shí實(shí)時(shí)
- shì shí適時(shí)
- shí shí時(shí)時(shí)
- shí shì時(shí)事
- shì shì世事
- shì shì逝世
- shì shì事事
- shǐ shī史詩
- shí shì實(shí)事
- shí shí實(shí)實(shí)
- shī shì失事
- shǐ shí史實(shí)
- shī shī濕濕
- shì shì世世
- shī shí失實(shí)
- shí shì時(shí)勢
- shì shī誓師
- shí shí十時(shí)
- shī shī師師
- shī shì失勢
- shí shì時(shí)世
- shī shǐ詩史
- shǐ shí矢石
- shì shì事勢
- shì shì室事
- shì shì適士
- shì shì試事
- shì shì釋事
- shì shì筮氏
- shì shì室市
- shì shì式式
- shì shǐ飾始
- shì shì視事
- shì shì飾室
- shì shì筮仕
- shì shì釋氏
- shì shì試市
- shì shì是事
- shì shì世氏
- shì shì世士
- shì shì逝逝
- shǐ shì史事
- shì shì室氏
- shì shì釋釋
- shì shī視師
- shǐ shí史識(shí)
- shì shì適適
- shì shì世室
- shǐ shì史氏
- shì shǐ筮史
- shǐ shì矢誓
- shì shì試士
- shì shì適室
- shì shì世勢
- shì shì適事
- shǐ shì使事
- shì shī士師
- shì shī試詩
詞語組詞
造句
1.公元一世紀(jì),拓跋鮮卑祖先從鮮卑石室出發(fā),南遷大澤,曾在這里長期居留,拉布大林西山古墓群的發(fā)現(xiàn),為追溯鮮卑人的歷史足跡提供了有力佐證。
2.風(fēng),源源不斷流向石室,石室膨脹,一眨眼,便脹得極大,東零西落的石頭,超越了和尚的操縱范圍。
3.蒼龍山脈之中,落雁山無意是當(dāng)中比較出眾的一座,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飛瀑流泉,景色秀麗;懸崖疊嶂,聳峙嵯峨;茂林幽谷,曲折迂回;飛瀑流泉,碧潭清澗。
4.冷天先是愕然,緊接著驚喜若狂,這居然是一枚儲(chǔ)物靈戒,怪不得翻遍了幾間石室也沒有找到任何寶物,原來這位前輩都是隨身攜帶。
相關(guān)詞語
- shí yóu石油
- dà lǐ shí大理石
- gēng yī shì更衣室
- qīng shí青石
- yù shí玉石
- shí zǐ石子
- huà shí化石
- mù huà shí木化石
- shí yóu石尤
- shí qiáo石橋
- mín shì民室
- bào shí抱石
- shí diāo石雕
- zhī jī shí榰機(jī)石
- jī shí基石
- kuàng shí礦石
- guài shí怪石
- shí yǒu石友
- yán shí巖石
- shí huī石灰
- wēn shì溫室
- kè shí刻石
- dǎo yī shí搗衣石
- shén zhǔ shí神主石
- shí mín石民
- èr shì二室
- shí xiàng石像
- hēi shí黑石
- shì kè室客
- lǐ shì里室
- shí kē石科
- shí kè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