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ī wěi
注音一 ㄨㄟˇ
繁體一葦
⒈ ?《詩·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
⒈ ?后以“一葦”為小船的代稱。
引《詩·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
孔穎達 疏:“言一葦者,謂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葦也。”
《三國志·吳志·賀邵傳》:“臣聞否泰無常,吉兇由人, 長江 之限不可久恃,茍我不守,一葦可航也。”
宋 蘇軾 《游武昌寒溪西山寺》詩:“今朝橫江來,一葦寄衰朽。”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一:“那無一葦航,繁念空悠悠。”
清 林則徐 《中秋炮臺眺月》詩:“日午潮回擢東指,順流一葦如輕鷗。”
⒈ ?一束葦草。
引《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
⒉ ?比喻小船、小舟。
引《三國志·卷六五·吳書·賀邵傳·傳曰》:「長江之限,不可久恃,茍我不守,一葦可航也。」
宋·蘇軾〈赤壁賦〉:「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1.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蘇軾
2.我不知何所歸依,如風中一葦。但看見你,弱草亦化為蘆笛。別人只能看見我昂著站著的身影,你卻窺見內心深處向你膜拜的我。
3.兩點一線,是我國工業重鎮東北與經濟快速發展的華東間最便捷的海上通道,一葦可航,舟楫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