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ì shì
注音ㄗˋ ㄕˋ
繁體自飾
⒈ ?文飾或掩蓋自己。
⒈ ?文飾或掩蓋自己。
引《韓非子·亡徵》:“見大利而不趨,聞禍端而不備,淺薄於爭守之事,而務(wù)以仁義自飾者,可亡也。”
《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文帝 御之以術(shù),矯情自飾,宮人左右,并為之説,故遂定為嗣。”
唐 孟郊 《乙酉歲舍弟扶侍歸興義莊居后獨(dú)止舍待替人》詩:“丈夫恥自飾,衰鬚從颯白。”
清 戴震 《送巡撫畢公歸西安序》:“無知人之責(zé),不賢者不必自飾於其前;不賢者之嫉賢黨不賢,亦不必巧進(jìn)毀譽(yù)於其前。”